<<回前頁

全宋詩

卷二三二至卷二七二/全宋詩卷二五五/梅堯臣

  1. 春雨
  2. 依韻和馬都官春日憶西湖寄陸生
  3. 送志來上人往姑蘇謁元曹
  4. 種碧映山紅於新墳
  5. 依韻和王介甫兄弟舟次蕪江懷寄吳正仲
  6. 邵考功遺鮆魚及鮆醤
  7. 依韻和昭亭山廣教院文鑑大士喜予往還
  8. 依韻答達觀禪師穎公
  9. 題姑蘇邵氏園居
  10. 嘗正仲所遺撥醅
  11. 依韻和正仲寄酒因戲之
  12. 春夜聞雨
  13. 早春田行
  14. 溫成皇后挽詞
  15. 和真上人萬松亭虎窺泉
  16. 邵郎中姑蘇園亭
  17. 與正仲屯田遊廣教寺
  18. 哭謝公儀學士
  19. 依韻和吳季野馬上口占
  20. 昨於發運馬御史求海味馬已歸闕吳正仲忽分餉黄魚鱟醤鮆子因成短韻
  21. 正仲答云鱟醤乃是毛魚耳走筆戲之
  22. 春日東齋
  23. 吳正仲遺新茶
  24. 閑居
  25. 依韻和季野見招
  26. 依韻馬都官宿縣齋
  27. 吳正仲見訪迴日暮必未晚膳因以解嘲
  28. 昭亭潭上別弟
  29. 夢後得宋中道書
  30. 送吳季野太博移蜀靈泉先至輦
  31.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夢蔡紫微君謨同在閣下食櫻桃蔡云與君及此再食矣夢中感而有賦覺而錄之
  32. 依韻和吳正仲赤目見寄
  33. 雨燕
  34. 夏蟲
  35. 聞永叔出守同州寄之
  36. 九日陪京東馬殿院會疊嶂樓
  37. 酒病自責呈馬施二公
  38. 秋風篇
  39. 秋雨篇
  40. 中秋月下懷永叔
  41. 宣城馬御史酒闌一夕而西因以寄之御史嘗留老馬與予僕
  42. 詠懷
  43. 答沖雅上人遺草書并詩
  44. 讀吳季野芝草篇
  45. 送吳季野
  46. 袁大監挽詞三首 其一
  47. 袁大監挽詞三首 其二
  48. 袁大監挽詞三首 其三
  49. 籬上牽牛花
  50. 吳正仲同諸賓泛舟歸池上
  51. 吳季野話撫州潛心閣
  52. 詠懷 其一
  53. 詠懷 其二
  54. 詠懷 其三
  55. 詠懷 其四
  56. 送人入都下
  57. 送毛祕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
  58. 鴨脚子
  59. 八月十五日夜東軒
  60. 送楊辯青州司理
  61. 隠靜山訪懷賢上人不遇
  62. 游隠靜山
  63. 路詠
  64. 書席語送馬御史
  65. 送李南玉
  66. 代書寄鴨脚子於都下親友
  67. 秋日家居
  68. 昭亭別施度支
  69. 秋日村行
  70. 吳正仲遺蛤蜊
  71. 送潘歙州
  72. 馬都官行之惠黄柑荔枝醋壺
  73. 前以甘子詩酬行之既食乃綠橘也頃年襄陽人遺甘予辨是綠橘今反自笑之
  74. 新安潘侯將行約游山門寺予以濘淖遂止因爲詩以見懷
  75. 次韻和吳正仲以予往南陵見寄兼惠新醖早蟹
  76. 潘歙州話廬山
  77. 依韻自和送詩寄潘歙州
  78. 避爲師依韻答李獻甫
  79. 送李逢原
  80. 重送李逢原歸蘇州
  81. 黄國博遺銀魚乾二百枚
  82. 三和寄潘歙州
  83. 送天台李令庭芝
  84. 李令將行返遺以茶
  85. 十一月十二日賽昭亭神
  86. 依韻和吳正仲冬至
  87. 施君挽歌
  88. 涇尉徐絳於其廨得魯公破碑二十六字近又於碑陰得二十八字寄予及吳正仲正仲有詩答亦答之
  89. 杜和州寄新醅吳正仲云家有海鮮約予携往就酌逡巡又云幙中有會且罷此飲
  90. 依韻答吳正仲罷飲
  91. 送王景憲奉職
  92. 讀毛祕校新詩
  93. 送允從上人還廬山
  94. 依韻諸公尋靈濟重臺梅
  95. 和正仲再和罷飲
  96. 和韻三和戲示
  97. 嘉雪應祈呈權郡通判
  98. 依韻四和正仲
  99. 依韻和郭祥正秘校遇雨宿昭亭見懷
  100. 採石月贈郭功甫
  101. 依韻和郭秘校苦寒
  102. 依韻和郭秘校昭亭山偶作
  103. 送郭功甫還青山
  104. 送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