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三七○五至卷三七三六/全宋詩卷三七二五/汪炎昶

  1. 擬唐臣春苑池應制
  2. 次韻補柳子厚八愚詩 其一
  3. 次韻補柳子厚八愚詩 其二
  4. 次韻補柳子厚八愚詩 其三
  5. 次韻補柳子厚八愚詩 其四
  6. 次韻補柳子厚八愚詩 其五
  7. 次韻補柳子厚八愚詩 其六
  8. 次韻補柳子厚八愚詩 其七
  9. 次韻補柳子厚八愚詩 其八
  10. 晦庵先生遺墨 其一
  11. 晦庵先生遺墨 其二
  12. 晦庵先生遺墨 其三
  13. 訪人不遇 其一
  14. 訪人不遇 其二
  15. 絕句
  16. 送斗山兄隠居石耳山
  17. 秋懷二首 其一
  18. 秋懷二首 其二
  19. 六言二首 其一
  20. 六言二首 其二
  21. 香嚴院
  22. 睡起
  23. 戲題江沖陶池亭
  24. 詠友人竹
  25. 初夏
  26. 齒痛戲成三首 其一
  27. 齒痛戲成三首 其二
  28. 齒痛戲成三首 其三
  29. 六月二十一日大雨數里外旱如故是歲淮浙皆大旱
  30. 喜雨
  31. 復熱
  32. 暑夜聞松聲
  33. 編就荆公律
  34. 梅子
  35. 上嶺
  36. 南山
  37. 登樓
  38. 壬辰冬識孫元京於郡城劇談甚得因約余至其家已而不果明年春早聞已下世哭以詩
  39. 同張趙二山長及郡城諸友小飲紫陽溪上分韻賦詩得金字
  40. 五月二十三日雷雹大作
  41.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一
  42.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二
  43.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三
  44.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四
  45.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五
  46.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六
  47.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七
  48.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八
  49.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九
  50.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一○
  51.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一一
  52.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一二
  53.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一三
  54.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一四
  55.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一五
  56.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一六
  57.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一七
  58.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一八
  59.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一九
  60. 奉和江沖陶隠居二十韻 其二○
  61. 友人江順德見子
  62. 送江天多之淮東梁縣迎先尉公柩兼陳言行省二首 其一
  63. 送江天多之淮東梁縣迎先尉公柩兼陳言行省二首 其二
  64. 冬至 其一
  65. 冬至 其二
  66. 余年二十餘即有二毛蓋亂離間關所致感而有作
  67. 吳氏碧松亭
  68. 奉和族祖紫巖翁謾興十首 其一
  69. 奉和族祖紫巖翁謾興十首 其二
  70. 奉和族祖紫巖翁謾興十首 其三
  71. 奉和族祖紫巖翁謾興十首 其四
  72. 奉和族祖紫巖翁謾興十首 其五
  73. 奉和族祖紫巖翁謾興十首 其六
  74. 奉和族祖紫巖翁謾興十首 其七
  75. 奉和族祖紫巖翁謾興十首 其八
  76. 奉和族祖紫巖翁謾興十首 其九
  77. 奉和族祖紫巖翁謾興十首 其一○
  78. 讀孫元京詩集
  79. 送友人江和叔調閩海憲掾二首 其一
  80. 送友人江和叔調閩海憲掾二首 其二
  81. 江伯幾新覆雪矼草堂
  82. 聞笛
  83. 次韻題張氏耆逸堂
  84. 俞氏朝爽軒
  85. 先世藏減筆畫馬甚精妙因亂失之追悼賦此
  86. 過往歲避地之所屋燬人遷
  87. 次友韻
  88. 咀叢間新茶二絕 其一
  89. 咀叢間新茶二絕 其二
  90. 春寒
  91. 友人俞伯初夢余立懸崖飛瀑之下謂曰吾緣澗曲折而來泉聲忽左忽右子其爲我賦所未能伯初即句曰石根行步轉耳畔水聲移遂足成短篇見示次韻答之
  92. 次韻約登里中蓮花峰
  93. 同儕堅挽同遊用韻爲謝然終不能從也
  94. 次韻俞伯初古松篇
  95. 歙南汪叔和示以新吟掇其卷首一篇次韻歸之
  96. 梅雨
  97. 竹徑
  98. 讀書感憤四首 其一
  99. 里人俞退翁自號南山南菊逸嘗賦詩以道其志繼有和者一日示兩鉅編則有故文丞相長句冠於其首蓋君謁丞相於燕京時所贈也謹次韻以歸之
  100. 七夕明日次退翁韻
  101. 友人山莊
  102. 三洪遺墨石刻 其一
  103. 三洪遺墨石刻 其二
  104. 三洪遺墨石刻 其三
  105. 早雪
  106. 曹主簿涇自卜壽藏追范石湖韻謹依虛谷使君例各一再和 其一
  107. 曹主簿涇自卜壽藏追范石湖韻謹依虛谷使君例各一再和 其二
  108. 曹主簿涇自卜壽藏追范石湖韻謹依虛谷使君例各一再和 其三
  109. 曹主簿涇自卜壽藏追范石湖韻謹依虛谷使君例各一再和 其四
  110. 輓畢宰二首 其一
  111. 輓畢宰二首 其二
  112. 和友人論詩二首 其一
  113. 和友人論詩二首 其二
  114. 初冬
  115. 友人江順德連日留飲分韻賦詩得日字操筆立成
  116. 冬夜聞雷
  117. 題吳判官澹齋
  118. 哭直方兄二首 其一
  119. 哭直方兄二首 其二
  120. 次韻寄俞伯初
  121. 謝梅庵汪御史免絲分得交字韻
  122. 偶憶徽外琴聲妙入神之句而失記爲何人詩愛其善於模寫琴聲沉吟數過是夕夢一偉丈夫爲余鼓琴音調清越非復世所常聞因以紀之
  123. 贈鳳林院海月師
  124. 次韻胡庭芳別考亭夫子祠下
  125. 食筍
  126. 滄洲白鷺圖五首 其一
  127. 滄洲白鷺圖五首 其二
  128. 滄洲白鷺圖五首 其三
  129. 滄洲白鷺圖五首 其四
  130. 滄洲白鷺圖五首 其五
  131. 客歸二首 其一
  132. 客歸二首 其二
  133. 梨花
  134. 次韻謝敬存見寄
  135. 哭雲泉俞君
  136. 讀書感憤四首 其二
  137. 讀書感憤四首 其三
  138. 讀書感憤四首 其四
  139. 晚出山澗
  140. 次早再入山用前韻
  141. 望澗中田舍
  142. 晚出田間
  143. 雨夜言懷
  144. 二月食筍
  145. 哭中彝兄三首 其一
  146. 哭中彝兄三首 其二
  147. 哭中彝兄三首 其三
  148. 江如松曩用胡敬存韻寵以佳章未及答而先人下世三四載不復作事今次韻以謝
  149. 中彝兄於余至厚奄隔幽明因過其門追悼口述
  150. 次韻竹米
  151. 次頌符術致雨之韻
  152. 喜雨
  153. 憫旱
  154. 即事
  155. 次韻遊山寺
  156. 種蓼
  157. 次韻戲族兄存耕翁再納寵姬 其一
  158. 次韻戲族兄存耕翁再納寵姬 其二
  159. 記蝗
  160. 俞伯初見訪示吳體詩既去而江和叔至甚恨相後先也是夕用韻寄二君子
  161. 次韻答伯初
  162. 余於汪推官別墅覩壁間蜀道山水欲賦未能一夕忽夢如所見而有作覺記門字韻一聯就枕上續之
  163. 同張李二同知及諸學官游石龍潭以韓公炭谷湫詩爲韻分賦得捧字
  164. 汪顔復秋江堂
  165. 送澹齋吳判官還臺
  166. 山行
  167. 秋懷
  168. 山園戲書三物 其一
  169. 山園戲書三物 其二
  170. 山園戲書三物 其三
  171. 題江伯幾雪矼
  172. 古銅小鼎硯滴銘
  173. 哭俞伯初
  174. 休寧朱肖巖葺其先大父岐山書堂爲藏修之所而徵詩於余余聞其先伯父由釋褐職教姑蘇今其父子能世家學不墜遺基是可敬已爲賦二章 其一
  175. 休寧朱肖巖葺其先大父岐山書堂爲藏修之所而徵詩於余余聞其先伯父由釋褐職教姑蘇今其父子能世家學不墜遺基是可敬已爲賦二章 其二
  176. 書興四首 其一
  177. 書興四首 其二
  178. 書興四首 其三
  179. 書興四首 其四
  180. 壁間古木新篁影有可愛走筆戲題
  181. 寄山臞滕主簿
  182. 次韻題琴譜三首 其一
  183. 次韻題琴譜三首 其二
  184. 次韻題琴譜三首 其三
  185. 程森甫見示同伯幾遊雪矼觀海棠之作伯幾嘗與余有此約次韻寄之
  186. 陪諸公携酒山家用壁間韻三首 其一
  187. 陪諸公携酒山家用壁間韻三首 其二
  188. 陪諸公携酒山家用壁間韻三首 其三
  189. 寄贈張吏目
  190. 次韻遊龍潭
  191. 題王伯畏清心堂
  192. 七夕讀牛女事
  193. 次韻王子植見寄
  194. 張子京扁其先大父居琴之竹軒曰琴琅玕
  195. 程存虛夢與六人飲酒賦詩余亦與焉而眉長夾鼻下與髯齊覺而記其詩以見示或以此爲余壽徵因憶羅漢中有長眉尊者戲次韻
  196. 程申齋夢與江和叔詠余近作明日以二韻續所寄見示次韻酬之併呈和叔
  197. 上李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