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三五○七至卷三五五九/全宋詩卷三五二四/楊公遠

  1. 次黄山中首尾吟
  2. 初度寓郡
  3. 次余靜庵晚望欲雪
  4. 再韻
  5. 自述
  6. 次宋省齋問月
  7. 借張山長韻呈方虛谷 其一
  8. 借張山長韻呈方虛谷 其二
  9. 借張山長韻呈方虛谷 其三
  10. 次韻別黄山中
  11. 九日
  12. 次宋省齋九月十日
  13. 次省齋韻覓友梅索笑集不蒙見惠再借韻
  14. 次宋省齋七夕雨 其一
  15. 次宋省齋七夕雨 其二
  16. 次宋省齋七夕雨 其三
  17. 次姚舍人 其一
  18. 次姚舍人 其二
  19. 次友梅編校獨卧牀
  20. 癸未元日
  21. 銅缾簪梅
  22. 遊南山次劉曉窗韻二首 其一
  23. 遊南山次劉曉窗韻二首 其二
  24. 龍金庵次黄山中
  25. 龍金庵借張山長韻
  26. 題徐氏聚秀樓
  27. 殘梅
  28. 還劉曉窗吟卷就用卷端韻
  29. 詩家
  30. 詩壇
  31. 詩將
  32. 詩匠
  33. 詩筆
  34. 詩筒
  35. 詩牌
  36. 詩壁
  37. 詩癖
  38. 詩狂
  39. 蝶 其一
  40. 蝶 其二
  41. 自笑 其一
  42. 自笑 其二
  43. 癸未中秋
  44. 次程國舍
  45. 夷齊
  46. 呈康總管相公
  47. 九日
  48. 十日宋省齋有詩謂不及同登南山獨步烏聊山
  49. 孫芝田見示吟編一詩捲錦
  50. 重陽已過半月菊花方開 其一
  51. 重陽已過半月菊花方開 其二
  52. 子陵
  53. 和靖
  54. 萬竹乃竹洲曾孫也萬竹子常新恩棄儒於乾明入道伯父友梅以詩餞之因次韻
  55. 昨携拙稿呈康使君郢正以詩促之
  56. 次文長老
  57. 次乾明觀汪新恩
  58. 次程直學對鏡
  59. 白水池次俞山長韻
  60. 次宋省齋菊花五絕 其一
  61. 次宋省齋菊花五絕 其二
  62. 次宋省齋菊花五絕 其三
  63. 次宋省齋菊花五絕 其四
  64. 次宋省齋菊花五絕 其五
  65. 省齋寄詩用韻走筆以謝 其一
  66. 省齋寄詩用韻走筆以謝 其二
  67. 黄山中用省齋韻見寄次韻謝 其一
  68. 黄山中用省齋韻見寄次韻謝 其二
  69. 康使君惠詩借韻謝
  70. 次劉曉窗九日韻 其一
  71. 次劉曉窗九日韻 其二
  72. 次劉曉窗九日韻 其三
  73. 次劉曉窗九日韻 其四
  74. 次劉曉窗九日韻 其五
  75. 次劉曉窗九日韻 其六
  76. 次劉曉窗九日韻 其七
  77. 次劉曉窗九日韻 其八
  78. 次劉曉窗九日韻 其九
  79. 月下看白蓮 其一
  80. 月下看白蓮 其二
  81. 月下看白蓮
  82. 酬黄仲宣見寄
  83. 立春旬日雨作不止
  84. 回嶺觀瀑
  85. 悶書 其一
  86. 悶書 其二
  87. 回嶺
  88. 寓婺源紫虛觀
  89. 回溪道中
  90. 到陳村
  91. 次韻酬孫艮齋 其一
  92. 次韻酬孫艮齋 其二
  93. 次韻酬孫艮齋 其三
  94. 次韻立秋
  95. 九日登高次宋省齋韻
  96. 見山真意
  97. 早行
  98. 菊梅交承
  99. 夜坐 其一
  100. 夜坐 其二
  101. 再韻 其一
  102. 再韻 其二
  103. 生朝 其一
  104. 生朝 其二
  105. 冬晴
  106. 觀梅
  107. 探梅
  108. 訪梅
  109. 寄梅
  110. 賦梅
  111. 觀梅
  112. 折梅
  113. 寫梅
  114. 紅梅
  115. 千葉梅
  116. 雪梅
  117. 月梅
  118. 烟梅
  119. 霜梅
  120. 冰梅
  121. 照水梅
  122. 梅影
  123. 早梅
  124. 遲梅
  125. 殘梅
  126. 梅實
  127. 十二月二十九夜大雪 其一
  128. 十二月二十九夜大雪 其二
  129. 十二月二十九夜大雪 其三
  130. 友梅吳編校壽宮之側築庵曰全歸有詩十詠敬次之 其一
  131. 友梅吳編校壽宮之側築庵曰全歸有詩十詠敬次之 其二
  132. 友梅吳編校壽宮之側築庵曰全歸有詩十詠敬次之 其三
  133. 友梅吳編校壽宮之側築庵曰全歸有詩十詠敬次之 其四
  134. 友梅吳編校壽宮之側築庵曰全歸有詩十詠敬次之 其五
  135. 友梅吳編校壽宮之側築庵曰全歸有詩十詠敬次之 其六
  136. 友梅吳編校壽宮之側築庵曰全歸有詩十詠敬次之 其七
  137. 友梅吳編校壽宮之側築庵曰全歸有詩十詠敬次之 其八
  138. 友梅吳編校壽宮之側築庵曰全歸有詩十詠敬次之 其九
  139. 友梅吳編校壽宮之側築庵曰全歸有詩十詠敬次之 其一○
  140. 上巳同省齋直軒郊游直軒有詩次韻是日又值寒食節
  141. 春夜聽雨
  142. 見王書史係按察司所委平反勸課
  143. 再用韻奉酬
  144. 三用韻奉酬
  145. 四用韻奉酬
  146. 五用韻奉酬見寄 其一
  147. 五用韻奉酬見寄 其二
  148. 寄陸同府
  149. 呈趙提領
  150. 迓王書史六邑勸課回四絕 其一
  151. 迓王書史六邑勸課回四絕 其二
  152. 迓王書史六邑勸課回四絕 其三
  153. 迓王書史六邑勸課回四絕 其四
  154. 再韻奉酬 其一
  155. 再韻奉酬 其二
  156. 再韻奉酬 其三
  157. 再韻奉酬 其四
  158. 三用韻奉酬 其一
  159. 三用韻奉酬 其二
  160. 三用韻奉酬 其三
  161. 三用韻奉酬 其四
  162. 餞王書史
  163. 初夏旅中 其一
  164. 初夏旅中 其二
  165. 初夏旅中 其三
  166. 初夏旅中 其四
  167. 初夏旅中 其五
  168. 竹夫人
  169. 餞康侯 其一
  170. 餞康侯 其二
  171. 新安江上次程南仲韻
  172. 次韻凌義山 其一
  173. 次韻凌義山 其二
  174. 促織用前韻
  175. 水西行散次韻程南仲
  176. 次韻黄仲宣九日
  177. 九日同王月溪訪紫陽有詩次韻
  178. 用前韻酬鄭山長
  179. 用前韻酬項性初
  180. 次韻鄭山長九日
  181. 江天曉望次南仲韻
  182. 飲歸次南仲韻
  183. 次汪菊坡秋深韻
  184. 寄餞東麓趙贊府之官湖南
  185. 泊浙江東岸次斗山韻
  186. 謁和靖先生墓借斗山韻
  187. 黄盆渡次友人韻
  188. 芳溪閒步
  189. 呈許使君 其一
  190. 呈許使君 其二
  191. 張道士山房次程南仲韻
  192. 謝許侯特顧
  193. 冬夜次南仲韻
  194. 壽許侯
  195. 次南仲韻
  196. 謁秋崖先生方吏部墓借斗山韻
  197. 次韻塞下曲
  198. 觀中桃花次友人韻
  199. 拙稿呈許侯
  200. 贄林路教
  201. 許侯贈詩借韻謝 其一
  202. 許侯贈詩借韻謝 其二
  203. 初度
  204. 借吳直軒韻別黄仲宣
  205. 次吳友梅假山韻
  206. 花朝
  207. 上疏齋盧按察
  208. 詩謁按察疏齋賜賤號二大字賦詩以謝
  209. 病起 其一
  210. 病起 其二
  211. 病起 其三
  212. 清明
  213. 游水西次吳秋磵韻
  214. 餞盧按察
  215. 借虛翁湧金門城望五詩韻以寫幽居之興 其一
  216. 借虛翁湧金門城望五詩韻以寫幽居之興 其二
  217. 借虛翁湧金門城望五詩韻以寫幽居之興 其三
  218. 借虛翁湧金門城望五詩韻以寫幽居之興 其四
  219. 借虛翁湧金門城望五詩韻以寫幽居之興 其五
  220. 避暑次葉教授韻
  221. 感懷 其一
  222. 感懷 其二
  223. 次金東園農家雜詠 其一
  224. 次金東園農家雜詠 其二
  225. 次金東園農家雜詠 其三
  226. 次金東園農家雜詠 其四
  227. 次金東園農家雜詠 其五
  228. 次金東園農家雜詠 其六
  229. 次金東園農家雜詠 其七
  230. 次金東園農家雜詠 其八
  231. 次金東園漁家雜詠 其一
  232. 次金東園漁家雜詠 其二
  233. 次金東園漁家雜詠 其三
  234. 次金東園漁家雜詠 其四
  235. 次金東園漁家雜詠 其五
  236. 次金東園漁家雜詠 其六
  237. 次金東園漁家雜詠 其七
  238. 次金東園漁家雜詠 其八
  239. 書懷
  240. 荷花
  241. 白蓮
  242. 餞趙可齋朝京
  243. 寄東麓趙贊府 其一
  244. 寄東麓趙贊府 其二
  245. 壽許侯
  246. 連日雪次黄仲宣韻 其一
  247. 連日雪次黄仲宣韻 其二
  248. 始生書懷 其一
  249. 始生書懷 其二
  250. 始生書懷 其三
  251. 次程南仲韻 其一
  252. 次程南仲韻 其二
  253. 次程南仲韻 其三
  254. 次程南仲韻 其四
  255. 次程南仲韻 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