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三五○七至卷三五五九/全宋詩卷三五一五/牟巘

  1.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龍君嶅山五神于州宅以禱始至雨洗塵自是間微雨輒隨止旱氣轉深苗且就槁要神弗獲某憂懼不知所出越癸亥日亭午率郡僚吏申禱於庭未移頃雨大摯旄穉呼舞皆曰神之賜也某既拜貺又明日以神歸念無爲神報者乃作送神之詩七章以侈神功且又以祈焉 其一
  2.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龍君嶅山五神于州宅以禱始至雨洗塵自是間微雨輒隨止旱氣轉深苗且就槁要神弗獲某憂懼不知所出越癸亥日亭午率郡僚吏申禱於庭未移頃雨大摯旄穉呼舞皆曰神之賜也某既拜貺又明日以神歸念無爲神報者乃作送神之詩七章以侈神功且又以祈焉 其二
  3.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龍君嶅山五神于州宅以禱始至雨洗塵自是間微雨輒隨止旱氣轉深苗且就槁要神弗獲某憂懼不知所出越癸亥日亭午率郡僚吏申禱於庭未移頃雨大摯旄穉呼舞皆曰神之賜也某既拜貺又明日以神歸念無爲神報者乃作送神之詩七章以侈神功且又以祈焉 其三
  4.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龍君嶅山五神于州宅以禱始至雨洗塵自是間微雨輒隨止旱氣轉深苗且就槁要神弗獲某憂懼不知所出越癸亥日亭午率郡僚吏申禱於庭未移頃雨大摯旄穉呼舞皆曰神之賜也某既拜貺又明日以神歸念無爲神報者乃作送神之詩七章以侈神功且又以祈焉 其四
  5.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龍君嶅山五神于州宅以禱始至雨洗塵自是間微雨輒隨止旱氣轉深苗且就槁要神弗獲某憂懼不知所出越癸亥日亭午率郡僚吏申禱於庭未移頃雨大摯旄穉呼舞皆曰神之賜也某既拜貺又明日以神歸念無爲神報者乃作送神之詩七章以侈神功且又以祈焉 其五
  6.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龍君嶅山五神于州宅以禱始至雨洗塵自是間微雨輒隨止旱氣轉深苗且就槁要神弗獲某憂懼不知所出越癸亥日亭午率郡僚吏申禱於庭未移頃雨大摯旄穉呼舞皆曰神之賜也某既拜貺又明日以神歸念無爲神報者乃作送神之詩七章以侈神功且又以祈焉 其六
  7.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龍君嶅山五神于州宅以禱始至雨洗塵自是間微雨輒隨止旱氣轉深苗且就槁要神弗獲某憂懼不知所出越癸亥日亭午率郡僚吏申禱於庭未移頃雨大摯旄穉呼舞皆曰神之賜也某既拜貺又明日以神歸念無爲神報者乃作送神之詩七章以侈神功且又以祈焉 其七
  8. 都梁北鄉士多好學有向君敏衡者一日訪予語甚質氣甚夷禮甚虔予心異之間爲予言曰家故沅徙也今所居有溪實自沅來乃築室聚書其上以教子弟因以沅溪書舍名之而其亭則曰無加蓋其地舊號無加莊以其東止於石西止於岸南止於路北止於泉也願有以發之予既爲籀右書二顔而向君復以所謂廉崖者諗予予聞此石傑立千尺實陗厲峻削可敬可仰有類乎廉者頗思一至其處摩挲此石以激衰懦而未能也乃各爲一解以謝焉 其一
  9. 予方卧病稅院劉君以畫梅堅索詩口占遣之
  10. 題德範弟三香圖
  11. 次韻洪帥喜雨 其一
  12. 次韻洪帥喜雨 其二
  13. 遊高園用前韻 其一
  14. 遊高園用前韻 其二
  15. 都梁北鄉士多好學有向君敏衡者一日訪予語甚質氣甚夷禮甚虔予心異之間爲予言曰家故沅徙也今所居有溪實自沅來乃築室聚書其上以教子弟因以沅溪書舍名之而其亭則曰無加蓋其地舊號無加莊以其東止於石西止於岸南止於路北止於泉也願有以發之予既爲籀右書二顔而向君復以所謂廉崖者諗予予聞此石傑立千尺實陗厲峻削可敬可仰有類乎廉者頗思一至其處摩挲此石以激衰懦而未能也乃各爲一解以謝焉 其二
  16. 都梁北鄉士多好學有向君敏衡者一日訪予語甚質氣甚夷禮甚虔予心異之間爲予言曰家故沅徙也今所居有溪實自沅來乃築室聚書其上以教子弟因以沅溪書舍名之而其亭則曰無加蓋其地舊號無加莊以其東止於石西止於岸南止於路北止於泉也願有以發之予既爲籀右書二顔而向君復以所謂廉崖者諗予予聞此石傑立千尺實陗厲峻削可敬可仰有類乎廉者頗思一至其處摩挲此石以激衰懦而未能也乃各爲一解以謝焉 其三
  17. 和本齋止酒 其一
  18. 和本齋止酒 其二
  19. 和本齋止酒 其三
  20. 和本齋止酒 其四
  21. 和本齋止酒 其五
  22. 和本齋止酒 其六
  23. 送程茂叔 其一
  24. 送程茂叔 其二
  25. 贈羅竹山術者 其一
  26. 贈羅竹山術者 其二
  27. 贈羅竹山術者 其三
  28. 和陳無逸中秋風雨 其一
  29. 和陳無逸中秋風雨 其二
  30. 餞高仁卿農丞奉使還北 其一
  31. 餞高仁卿農丞奉使還北 其二
  32. 餞高仁卿農丞奉使還北 其三
  33. 餞高仁卿農丞奉使還北 其四
  34. 舜舉水仙梅五絕 其一
  35. 舜舉水仙梅五絕 其二
  36. 舜舉水仙梅五絕 其三
  37. 舜舉水仙梅五絕 其四
  38. 舜舉水仙梅五絕 其五
  39. 舜舉馬
  40. 秋江晚渡圖
  41. 夢會圖 其一
  42. 夢會圖 其二
  43. 題戚子雲五雲圖
  44. 金南峰隠居圖 其一
  45. 金南峰隠居圖 其二
  46.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一
  47. 四安道中所見 其二
  48.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三
  49. 四安道中所見 其四
  50. 四安道中所見 其五
  51. 四安道中所見 其六
  52.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七
  53. 四安道中所見 其八
  54. 四安道中所見 其九
  55.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一○
  56.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一一
  57.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一二
  58.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一三
  59.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一四
  60.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一五
  61.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一六
  62.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一七
  63.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一八
  64. 四安道中所見 其一九
  65. 四安道中所見 其二○
  66. 四安道中所見 其二一
  67. 四安道中所見 其二二
  68. 四安道中所見 其二三
  69. 四安道中所見 其二四
  70. 四安道中所見 其二五
  71. 題羅御史詩
  72. 丘詠涯
  73. 月軒
  74. 題擇庵雲山圖
  75. 約家性存 其一
  76. 約家性存 其二
  77. 送李際可婺源學錄 其一
  78. 送李際可婺源學錄 其二
  79. 羯鼓圖
  80. 山礬圖
  81. 贈東皋講師 其一
  82. 贈東皋講師 其二
  83. 送戚性傳
  84. 送蕭之剛
  85. 倦書圖 其一
  86. 倦書圖 其二
  87. 題高麗字跡
  88. 毗山之居不皆竹也而其所尚友獨在竹遂擅此山予觀野縱橫陳荆扉半啟小舟划柳下不覺欣然呼渡徑入萬竹烟霏中山靈頗怪俗客何自來耶因留詩云 其一
  89. 毗山之居不皆竹也而其所尚友獨在竹遂擅此山予觀野縱橫陳荆扉半啟小舟划柳下不覺欣然呼渡徑入萬竹烟霏中山靈頗怪俗客何自來耶因留詩云 其二
  90. 右軍書裙帖
  91. 題四畫 其一
  92. 題四畫 其二
  93. 題四畫 其三
  94. 題四畫 其四
  95. 南岳魏監廟曩自請奉祠恬於聲利十餘年來益閉戶讀易人罕識之余托婣且契比來吳惠教五絕篤敘故舊情誼藹然用韻復寄不足酬盛意 其一
  96. 南岳魏監廟曩自請奉祠恬於聲利十餘年來益閉戶讀易人罕識之余托婣且契比來吳惠教五絕篤敘故舊情誼藹然用韻復寄不足酬盛意 其二
  97. 南岳魏監廟曩自請奉祠恬於聲利十餘年來益閉戶讀易人罕識之余托婣且契比來吳惠教五絕篤敘故舊情誼藹然用韻復寄不足酬盛意 其三
  98. 南岳魏監廟曩自請奉祠恬於聲利十餘年來益閉戶讀易人罕識之余托婣且契比來吳惠教五絕篤敘故舊情誼藹然用韻復寄不足酬盛意 其四
  99. 南岳魏監廟曩自請奉祠恬於聲利十餘年來益閉戶讀易人罕識之余托婣且契比來吳惠教五絕篤敘故舊情誼藹然用韻復寄不足酬盛意 其五
  100. 三禽 其一
  101. 三禽 其二
  102. 送恩上人還雲門 其一
  103. 送恩上人還雲門 其二
  104. 挽楊知府 其一
  105. 挽楊知府 其二
  106. 挽楊知府 其三
  107. 挽師叔理 其一
  108. 挽師叔理 其二
  109. 挽師叔理 其三
  110. 挽趙春谷 其一
  111. 挽趙春谷 其二
  112. 挽趙春谷 其三
  113. 挽孫太監
  114. 挽陳本齋尚書 其一
  115. 挽陳本齋尚書 其二
  116. 挽陳本齋尚書 其三
  117. 挽王厚齋尚書 其一
  118. 挽王厚齋尚書 其二
  119. 挽王厚齋尚書 其三
  120. 挽成峨峰 其一
  121. 挽成峨峰 其二
  122. 挽趙止善 其一
  123. 挽趙止善 其二
  124. 挽親家孟從吾
  125. 挽岳君舉
  126. 挽姚景春
  127. 挽趙碧蘭母劉氏
  128. 挽張師道 其一
  129. 挽張師道 其二
  130. 挽唐學賓
  131. 跋恩上人詩
  132. 題水竹居
  133. 宴交代楊寺丞樂語口號
  134. 有翅天馬圖
  135. 宴公孫倅樂語口號
  136. 宴交代趙寺丞樂語口號
  137. 宴黄倅樂語口號
  138. 燕交代□□樂語口號
  139. 宴安撫洪尚書樂語口號
  140. 奉寄沈公介石老仙
  141. 送婁伯高遊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