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三五○七至卷三五五九/全宋詩卷三五一三/牟巘

  1. 無黨爲東岡賦遠遊余卧病空山聞而壯之和韻爲別
  2. 次韻無黨留別
  3. 和劉朔齋海棠
  4. 和善之寄遊何道二山 其一
  5. 劭農日漫成
  6. 和張教雨詩
  7. 試院和李提管韻
  8. 景定甲子理宗嘗以顔曾傳道配饗下問詞臣越咸淳丁卯昉以曾子子思升侑孔庭蓋推本先意也先臣所被宸筆藏之私室會軍學撤舊廟崇新閣願得摹刻其上而某固未敢也府教張君遂詩以成之後之觀者將有考於斯文謹用韻以謝 其一
  9. 景定甲子理宗嘗以顔曾傳道配饗下問詞臣越咸淳丁卯昉以曾子子思升侑孔庭蓋推本先意也先臣所被宸筆藏之私室會軍學撤舊廟崇新閣願得摹刻其上而某固未敢也府教張君遂詩以成之後之觀者將有考於斯文謹用韻以謝 其二
  10. 荷花辱於淫邪陷於老佛幾千載自托根濂溪而後始得以其中通外直者儕於道而近世魏鶴山又推本周子之意取澤陂之詩所謂碩大且儼者歸之君子焉明倫堂後新池驟著花教授遂見之詩且有取于周子香遠之句寄興遠矣因次韻
  11. 和善之寄遊何道二山 其二
  12. 送李仲賓同知
  13. 七兒應復同客飲櫻桃園摘新歸以遺親用其詩韻識所感 其一
  14. 七兒應復同客飲櫻桃園摘新歸以遺親用其詩韻識所感 其二
  15. 次韻王寅甫
  16. 和陳無逸九日 其一
  17. 和陳無逸九日 其二
  18. 和張老山辭免運同
  19. 和李侯九日 其一
  20. 和李侯九日 其二
  21. 賀張老山得代
  22. 別趙子昂
  23. 送蕭子中
  24. 春雪
  25. 送羅漢臣
  26. 過洞庭山書湖中所見
  27. 送趙蘭皋教杭學
  28. 送种南仲主簿
  29. 題用拙齋
  30. 曩在長沙有遺以石山今舊物雲散此石以堅頑獨存漁莊爲賦九芙蓉之句遂以歸之目爲壺中九華致其悵望
  31. 餞留忠齋丞相
  32. 予與會孟同游古心先生之門死生契闊今見其十年前與仲實詩帥初記和予亦繼焉
  33. 和虛谷韻簡唐月心
  34. 餞陳正則學錄長城
  35. 再和虛谷韻
  36. 和梅遇二詩 其一
  37. 和梅遇二詩 其二
  38. 高賢孺厚齋使君之令子自番來霅訪明親舊此意甚古歲辛亥余識厚齋金陵通守之舍堂陪朔齋劉公飲海棠花下俯仰四十五年追念悽然
  39. 和王梅泉黄靜齋載酒問花
  40. 吾五十年間未嘗一杯自壽汝曹所知者今乃力營甘旨爲七袠慶事出創見欲深避去復不可使汝曹他日懊恨亦如吾者小詩答渠勤意丙申正月十五示諸兒
  41. 十六日謝郡官兩學及鄉里朋友
  42. 十七日謝趙子昂孟能靜及諸親友
  43. 送楊興府
  44. 大水後得雪 其一
  45. 大水後得雪 其二
  46. 再和 其一
  47. 再和 其二
  48. 三用韻 其一
  49. 三用韻 其二
  50. 四用韻 其一
  51. 四用韻 其二
  52. 道士號庭梅爲賦此
  53. 送張剛甫廣德學正
  54. 十一月朔冬至
  55. 餞余好問入燕
  56. 和徐容齋正旦
  57. 和趙景程提舉見招
  58. 再用前韻蓋座上有九老繡幛
  59. 次本齋韻 其一
  60. 次本齋韻 其二
  61. 十月能靜飲于海棠花下唐同知適至因言昔在漢中十月海棠亦開用韻
  62. 和除日聞鵲
  63. 送鄧善之
  64. 送人赴宜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