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二八一一至卷二八五五/全宋詩卷二八五六/陳宓

  1. 和柯東海梅花之什
  2. 和柯東海潘瓜山遊南園韵
  3. 和東海韵
  4. 南園新作小舟與客遊白湖柯某東海有詩次韵
  5. 同柯東海出湖
  6. 題妙寂僧無礙端硯
  7. 題妙寂僧無礙明碧軒
  8. 見月
  9. 問月
  10. 素馨茉莉 其一
  11. 素馨茉莉 其二
  12. 欲登蓬萊山謝雨恐泥濘不可行是早忽晴併紀其異
  13. 予宰安溪日景山相訪還山之興浩不可留詩以送之
  14. 寄題真希元毋自欺齋
  15. 謝鄭夾漈子惠詩索草堂扁榜 其一
  16. 謝鄭夾漈子惠詩索草堂扁榜 其二
  17. 謝鄭夾漈子惠詩索草堂扁榜 其三
  18. 次安溪趙簿雲津閣韵 其一
  19. 次安溪趙簿雲津閣韵 其二
  20. 王主簿右州某日思其歸因見黄華動淵明之興方欲寄詩忽承佳句次韵見意 其一
  21. 王主簿右州某日思其歸因見黄華動淵明之興方欲寄詩忽承佳句次韵見意 其二
  22. 登清水巖謝晴承知丞惠詩次韵爲謝
  23. 和王主簿 其一
  24. 和王主簿 其二
  25. 和王主簿 其三
  26. 和王主簿 其四
  27. 題先公正獻詩集
  28. 賦梅堂閑吟 其一
  29. 賦梅堂閑吟 其二
  30. 賦梅堂閑吟 其三
  31. 賦梅堂閑吟 其四
  32. 賦梅堂閑吟 其五
  33. 賦梅堂閑吟 其六
  34. 賦梅堂閑吟 其七
  35. 賦梅堂閑吟 其八
  36. 賦梅堂閑吟 其九
  37. 賦梅堂閑吟 其一○
  38. 清水巖禱晴 其一
  39. 清水巖禱晴 其二
  40. 久不到流惠楊至之相訪邀遊楊以幹亟歸因呈之
  41. 約楊至之潘謙之登清水巖不果和潘韵
  42. 縣圃梔子花三重生簡潘君
  43. 謝王丞餉臨漳火山綠筍 其一
  44. 謝王丞餉臨漳火山綠筍 其二
  45. 回吳信可謝寄唐人詩
  46. 與友人中元作別九月十日復會中間節物不得共觀追酬所願有今夕在聊成小詩謝之
  47. 贈丘漢叔
  48. 和王丞惠酒次韵
  49. 鳬茈餉王丞
  50. 承同安宰惠朱文公祠堂記輒以小詩爲謝
  51. 南園小船
  52. 謝雨清水巖 其一
  53. 謝雨清水巖 其二
  54. 秋夜四鼓玩月 其一
  55. 秋夜四鼓玩月 其二
  56. 鳳池橋成余長泰以詩賀次韵謝之
  57. 安溪鹿鳴呈諸先輩
  58. 四月下旬見黄梅水梔花
  59. 五月下旬雨後喜晴
  60. 同喻景山遊月湖
  61. 宰邑垂滿喜與王梅溪孫主簿合并承入秋闈當別兩月其可無詩以志此恨 其一
  62. 宰邑垂滿喜與王梅溪孫主簿合并承入秋闈當別兩月其可無詩以志此恨 其二
  63. 九日登安溪鳳山
  64. 和贊府趙師洪韵
  65. 縣治登梁和寄居余叔濟韵 其一
  66. 縣治登梁和寄居余叔濟韵 其二
  67. 和喻景山賦梅韵
  68. 同林潘二先生登舟 其一
  69. 同林潘二先生登舟 其二
  70. 謝黄齋長送雙蓮和其韵
  71. 放生池産雙蓮 其一
  72. 放生池産雙蓮 其二
  73. 題清隠祠
  74. 登蓬萊山謝雨
  75. 臘望玩月
  76. 雲津閣
  77. 早起
  78. 和卓省元韵
  79. 呈章通判
  80. 次林司戶清水巖韵
  81. 次喻景山韵 其一
  82. 次喻景山韵 其二
  83. 次喻景山韵 其三
  84. 次喻景山韵 其四
  85. 次喻景山韵 其五
  86. 得梅溪像
  87. 贈林教諭
  88. 和柯東海趣歸韵
  89. 謝傅監倉
  90. 赴官安溪回與柯東海同宿閑吟
  91. 行在端午
  92. 月巖 其一
  93. 月巖 其二
  94. 月巖 其三
  95. 丫頭巖 其一
  96. 丫頭巖 其二
  97. 湯泉
  98. 五月六日雨
  99. 重九
  100. 喜雨
  101. 和林堂長第一溪山韵
  102. 和林堂長及林教龍門三灘之什
  103. 詠荔子
  104. 予守南康適當旱歲睹東坡玉澗留題喜雨書之庶幾新年三白之符也
  105. 初到南康示諸邑令
  106. 南康喜雪
  107. 題南康歸宗寺
  108. 嘉定戊寅秋同蔡念成諸人遊三疊泉泉舊名三級改今名巖間莓苔隠然有字如玉色衆皆曰古人留題也即而視之其末有密官二字餘皆似字而不可曉他日復往則不復有睹因作詩以紀之
  109. 贈羽士
  110. 南康郡圃
  111. 題冰玉堂
  112. 南康食芡梨
  113. 和天台戴復古韵
  114. 陪潘王二丈池上
  115. 題開先
  116. 八月十日同潘王遊曾城和潘韵
  117. 泛舟遊曾城阻風
  118. 題雲石深趣堂
  119. 題湖堂長春風堂
  120. 廬山愛蓮堂觀雨
  121. 陪趙工部三峽白鹿之遊有感而賦 其一
  122. 陪趙工部三峽白鹿之遊有感而賦 其二
  123. 和傅監倉禱雨
  124. 山丹五本盛開 其一
  125. 山丹五本盛開 其二
  126. 謝何茂才惠詩 其一
  127. 謝何茂才惠詩 其二
  128. 次方詩境韵
  129. 和饒司理
  130. 和方機宜 其一
  131. 和方機宜 其二
  132. 和鄭知縣遊山韵
  133. 和鄭潛夫遊山韵
  134. 和潘瓜山遊山韵
  135. 初到延平會四邑宰 其一
  136. 初到延平會四邑宰 其二
  137. 初到延平會四邑宰 其三
  138. 和范省元
  139. 題延平張相公廟 其一
  140. 題延平張相公廟 其二
  141. 題延平張相公廟 其三
  142. 延平六月祈雨感應賡林堂長韵
  143. 往溪源祈雨賡李司法韵 其一
  144. 往溪源祈雨賡李司法韵 其二
  145. 第一溪山
  146. 端硯六絕 其一
  147. 端硯六絕 其二
  148. 端硯六絕 其三
  149. 端硯六絕 其四
  150. 端硯六絕 其五
  151. 端硯六絕 其六
  152. 六月禱衍山劍鐔得雨 其一
  153. 六月禱衍山劍鐔得雨 其二
  154. 六月禱衍山劍鐔得雨 其三
  155. 六月禱衍山劍鐔得雨 其四
  156. 延平呈潘王二丈 其一
  157. 延平呈潘王二丈 其二
  158. 和王子賢兄
  159. 延平郡學有小閣予名之曰穹林雲壑和葉教韵 其一
  160. 延平郡學有小閣予名之曰穹林雲壑和葉教韵 其二
  161. 延平郡學有小閣予名之曰穹林雲壑和葉教韵 其三
  162. 趙君惟誼清文介行堅苦篤實遠來見訪以救科舉弊爲說可無一語言謝 其一
  163. 趙君惟誼清文介行堅苦篤實遠來見訪以救科舉弊爲說可無一語言謝 其二
  164. 南劍鹿鳴
  165. 題野亭
  166. 題玉井
  167. 延平書院落成柬諸友 其一
  168. 延平書院落成柬諸友 其二
  169. 次李弘齋韵送任宰
  170. 與高畫生
  171. 延平得雪 其一
  172. 延平得雪 其二
  173. 延平得雪 其三
  174. 延平得雪 其四
  175. 延平郡齋分韵
  176. 次延平郡文學宴新進士韵
  177. 和范茂才
  178. 陪劉學錄巖壑之遊次韵 其一
  179. 陪劉學錄巖壑之遊次韵 其二
  180. 與劉學錄
  181. 又次劉學錄韵
  182. 憶飲井
  183. 聞延平水沴 其一
  184. 聞延平水沴 其二
  185. 聞延平水沴 其三
  186. 簡山行諸丈
  187. 次劉制幹潛夫趣續譜韵
  188. 次方雲臺韵
  189. 與楊信齋
  190. 嘉定間贈丁寺丞使虜
  191. 和劉制幹潛夫
  192. 和傅監倉南園遊船
  193. 六月三日大風雨蔡忠惠家玉堂紅一洗而盡因憶去年三山帥憲各致餽
  194. 與趙錄參遊東湖 其一
  195. 與趙錄參遊東湖 其二
  196. 延平鳳山
  197. 題延平招演堂
  198. 和泉州施通判 其一
  199. 和泉州施通判 其二
  200. 和泉州施通判 其三
  201. 和泉州施通判 其四
  202. 題西淙
  203. 因讀魯論賡潘丈韵
  204. 題豐穎樓
  205. 同潘丈遊東平瀑 其一
  206. 同潘丈遊東平瀑 其二
  207. 同潘丈遊東平瀑 其三
  208. 次樓宗簿禱雨韵
  209. 憶天台之遊
  210. 約潘丈及小喻登橫玉臺觀木香酴醾 其一
  211. 約潘丈及小喻登橫玉臺觀木香酴醾 其二
  212. 橫玉臺
  213. 介亭
  214. 添築橫玉再賦 其一
  215. 添築橫玉再賦 其二
  216. 寄鶴山魏侍郎 其一
  217. 寄鶴山魏侍郎 其二
  218. 寄鶴山魏侍郎 其三
  219. 掬水錫壺
  220. 飲井多景亭
  221. 謝潘瓜山遊東湖惠詩
  222. 題新創南樓榜曰寬閑
  223. 江瑶柱
  224. 八月五日妙寂道中 其一
  225. 八月五日妙寂道中 其二
  226. 移花
  227. 和林堂長韵 其一
  228. 和林堂長韵 其二
  229. 次劉學錄梅韵 其一
  230. 次劉學錄梅韵 其二
  231. 次劉學錄梅韵 其三
  232. 次劉學錄梅韵 其四
  233. 次劉學錄梅韵 其五
  234. 同柯兄遊東湖
  235. 西窗芭蕉
  236. 西橋玩月 其一
  237. 西橋玩月 其二
  238. 南園荔子熟名曰魏紫蓋是陳家紫種以先公賜封大名地冠之
  239. 延平范子登同姪祖年見訪惠詩次韵
  240. 次劉學錄韵併以胡桃寄之
  241. 重九前一日劉學錄以詩招潘楊二丈登高二丈辭之劉以詩見寄仍和之
  242. 又和喜晴
  243. 偶題
  244. 八月八夕邀劉學錄
  245. 中秋夕無月前兩夕皆明
  246. 招劉學錄
  247. 柳絮
  248. 游壺山絕頂呈同游諸友
  249. 呈江西趙倉及真帥
  250. 題王忠文公新祠
  251. 次劉學錄韵
  252. 往桐城會傅侍郎葬次蘇教思恭韵
  253. 次泉守游郎中 其一
  254. 次泉守游郎中 其二
  255. 陳遂鄉有墅在楓亭扁曰廛山求詩寄之
  256. 橫玉臺
  257. 寄喻景山
  258. 和劉學錄韵 其一
  259. 和劉學錄韵 其二
  260. 和劉學錄韵 其三
  261. 謝劉學錄惠詩
  262. 賡莆田黄宰梅韵
  263. 謝東園主人惠荔枝陳紫栽 其一
  264. 謝東園主人惠荔枝陳紫栽 其二
  265. 謝東庵方處士惠荔枝并詩
  266. 承劉學錄示三山佳詠兼欲下旬仙鯉湖宿約以詩謝之 其一
  267. 承劉學錄示三山佳詠兼欲下旬仙鯉湖宿約以詩謝之 其二
  268. 承劉學錄示三山佳詠兼欲下旬仙鯉湖宿約以詩謝之 其三
  269. 承劉學錄示三山佳詠兼欲下旬仙鯉湖宿約以詩謝之 其四
  270. 謝趙昌父寄詩
  271. 東湖有雙蓮之瑞賡潘瓜山韵
  272. 又賡劉學錄雙蓮韵
  273. 又和劉學錄
  274. 葉吉陽赴任中道而返作居思堂以自娛以詩贈之
  275. 題陳君肯堂
  276. 約劉學錄同潘喻二丈集滄洲
  277. 次年又約二丈集滄洲 其一
  278. 次年又約二丈集滄洲 其二
  279. 和潘丈四子詩韵
  280. 酌建陽王氏酒
  281. 約潘瓜山劉學錄登高 其一
  282. 約潘瓜山劉學錄登高 其二
  283. 謝東園主人惠竹石以紫石盆貯之
  284. 潘丈遊南寺靈巖天台回遂呈劉學錄
  285. 邀同社十七人遊靈巖天台次前韵呈潘劉
  286. 風雨漲簷溜憶東平以疾不往
  287. 和白居易西亭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