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二八一一至卷二八五五/全宋詩卷二八五五/陳宓
- 安溪勸農詩 勸孝養
- 安溪勸農詩 勸耘苗
- 安溪勸農詩 勸耕荒田
- 安溪勸農詩 勸種植
- 安溪勸農詩 勸息訟
- 安溪勸農詩 勸貧富相資 其一
- 安溪勸農詩 勸貧富相資 其二
- 題安溪流惠亭
- 題安溪雙清閣
- 登安溪蓬萊山謝雨
- 贈梁運屬
- 官松
- 暮春
- 小園送春
- 謝人遺酥
- 謾題
- 中秋桐城觀舉子
- 到九座
- 暮宿化成庵
- 建陽道
- 和晦庵壁間韵
- 閏月五日題武夷 其一
- 閏月五日題武夷 其二
- 閏月五日題武夷 其三
- 碧潭奇觀
- 抵邑示景山
- 十七日窘雨邑中舟還
- 十八日景山同舟作別
- 將還家書寄社中
- 和崇安壁間 其一
- 和崇安壁間 其二
- 和東海題雲松嶺書堂
- 道中即事
- 竹間榴花
- 瓶梅
- 題蒲巖次陳侍郎韵 其一
- 題蒲巖次陳侍郎韵 其二
- 中秋前偶題 其一
- 中秋前偶題 其二
- 中秋前偶題 其三
- 初秋喜雨
- 酷熱
- 過盤龍寺
- 寄山中老友
- 贈翁子西
- 望夕
- 黄梅
- 探春
- 春日到小園 其一
- 春日到小園 其二
- 和翁子雅
- 早起
- 和方丞詠梅
- 釣臺
- 到三山
- 過黄源嶺
- 和翁子雅
- 題劍灘
- 吉溪見桃花
- 南劍值雪
- 題王孫口致爽亭賡陳左史韵 其一
- 題王孫口致爽亭賡陳左史韵 其二
- 題致爽亭
- 分水嶺
- 嶺上見梅
- 鉛山聖泉
- 風雨過武夷山
- 妙寂院訪梅
- 和趙仲白 其一
- 和趙仲白 其二
- 三月芙蓉盛開二十餘花和友人韵 其一
- 三月芙蓉盛開二十餘花和友人韵 其二
- 賀權郡雨應禱
- 乙丑春旱至四月十六夜雨 其一
- 乙丑春旱至四月十六夜雨 其二
- 十六至十九日雨未已
- 和潘舍人
- 上潘舍人 其一
- 上潘舍人 其二
- 三賢堂和柯東海
- 中夜
- 荔子 其一
- 荔子 其二
- 讀先君新第落成詩有感因韵書示蒙孫 其一
- 讀先君新第落成詩有感因韵書示蒙孫 其二
- 謝東園主人惠蔡公草書
- 上王侯重九前蠲不濟寺債
- 後堂木芙蓉
- 四月中澣流惠亭見蓮 其一
- 四月中澣流惠亭見蓮 其二
- 和方宗教鼓山韵 其一
- 和方宗教鼓山韵 其二
- 題永石屏 其一
- 題永石屏 其二
- 大目寺牡丹
- 丙寅五月三日陪真秘字留校理遊鼓山一別二年適同遊東觀緬思舊遊正以是日作詩以記之
- 重九日登道山亭柱間有陳休齋題詞曰師相者先君也予既感時之用師而懷先君之去此已垂卅年慨然流涕歸而賦之
- 開禧丙寅春二十六日黄子功襲少任趙仲白同會轉庵中夜以夜永燭花偏分韵賦詩樂甚時太守有遊山之約不果
- 上潘舍人德久 其一
- 上潘舍人德久 其二
- 雲臺寺梅坡 其一
- 雲臺寺梅坡 其二
- 讀史
- 偶題
- 問梅 其一
- 問梅 其二
- 丹桂
- 雨晴見山
- 次仙谿陳侍郎韵寄題劉尚書二首 秀野
- 次仙谿陳侍郎韵寄題劉尚書二首 真止
- 偶題
- 山行
- 題妙寂寺
- 和寄喻景山
- 飲井
- 遊武夷 其一
- 遊武夷 其二
- 遊武夷 其三
- 中春
- 書懷
- 春暮
- 寄題桂籍 其一
- 寄題桂籍 其二
- 感春
- 春半桃李盛開
- 丁巳調選
- 秋夜
- 秋酌
- 和樞上人韵
- 和方漕孚若遊瀑布
- 和胡仲方留題清果寺壁
- 寄陳次顔 其一
- 寄陳次顔 其二
- 自勉
- 題高將仕墨梅
- 書帷
- 觀碁
- 盛暑
- 小園
- 端午日楓亭道中 其一
- 端午日楓亭道中 其二
- 秋日納凉
- 答趙尉 其一
- 答趙尉 其二
- 答趙尉 其三
- 偶題
- 題林氏讀書堂
- 遊雲臺寺觀梅 其一
- 遊雲臺寺觀梅 其二
- 遊雲臺寺觀梅 其三
- 和方丞 其一
- 和方丞 其二
- 和方丞 其三
- 感時
- 贈樞上人
- 和鄭自正長官
- 南安觀社會
- 試潘衡墨
- 泉南道中
- 閏月中山行
- 和傅倅梅巖之什 其一
- 和傅倅梅巖之什 其二
- 和傅倅梅巖之什 其三
- 和傅倅梅巖之什 梅開
- 和傅倅梅巖之什 清淺
- 和傅倅梅巖之什 三瀑
- 雲臺梅盛開呈單丞立之
- 又和單丞詠梅
- 和周宰書林
- 出古田道中
- 白苧嶺雨大作云此道可免舟行
- 在旅不在家書
- 到雪峰 其一
- 到雪峰 其二
- 和喻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