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二八一一至卷二八五五/全宋詩卷二八一八/戴復古

  1. 江濱曉步
  2. 鄂渚烟波亭
  3. 寄尋梅
  4. 辛未元日上樓參政攻媿齋先生
  5. 春日二首呈黄子邁大卿 其一
  6. 春日二首呈黄子邁大卿 其二
  7. 釣臺
  8. 寄湖州楊伯子監丞
  9. 飲中達觀
  10. 清凉寺有懷真翰林運使之來
  11. 覺慈寺
  12. 寄復齋陳寺丞二首 其一
  13. 寄復齋陳寺丞二首 其二
  14. 黄州偶成
  15. 題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徐竹隠直院謂梅溪古之遺直渡江以來一人而已
  16. 無爲山中鄭老家
  17. 南康縣用東坡留題韵
  18. 李季允侍郎舟中
  19. 湖南見真帥
  20. 永新宰潘仁叔再約觀梅
  21. 廬山 其一
  22. 廬山 其二
  23. 廬山 其三
  24. 廬山 其四
  25. 豫章東湖感舊
  26. 僮約
  27. 同鄭子野訪王隠居
  28. 夜宿田家
  29. 送蒙齋兄長游天台二首 其一
  30. 送蒙齋兄長游天台二首 其二
  31. 豫章巨浸呈陳幼度提幹
  32. 訪趙東野
  33. 方孚若真□宅堂前池上作淮南小山題詠者甚多見其詩軸次韵
  34. 江州德化縣漪嵐堂盡得廬山之勝醉中作此呈趙明府
  35. 廬州帥李仲詩春風亭會客有塵字韵詩和者甚多韵拘無好語
  36. 送滕審言歸長沙別無聊
  37. 張仁仲提幹衡陽冰壺亭燕客
  38. 別後舟中用前韵
  39. 海月星天之觀
  40. 杜子野主簿約客賦一詩爲贈與僕一聯云生就石橋羅漢面吟成雪屋閬仙詩
  41. 楊伯子監丞霅川久雨得晴爲喜
  42. 提刑彭仲節平叛卒
  43. 中秋李漕冰壺燕集
  44. 李計使領客游白雲景泰
  45. 菊坡崔參政說平叛卒不得已拜經略之命豈敢言功
  46. 題處士黄公山居
  47. 題何季湧江亭
  48. 別鍾子洪
  49. 再賦惜別呈李實夫運使
  50. 蕭學易何季皋和作別詩佳甚再用前韵
  51. 靈洲
  52. 和韶州許使君令子送別之韵
  53. 南安王使君領客湛泉流觴曲水
  54. 題鄒震甫江山偉觀
  55. 去年訪曾幼卿通判携歌舞者同游鳳山僕有歌舞不容人不醉樽前方見董嬌嬈之句今歲到鳳山又闢西隅築堤種柳新作數亭且欲建藏書閣後堂佳麗皆屏去之矣僕嘉其志又有數語併錄之 其一
  56. 去年訪曾幼卿通判携歌舞者同游鳳山僕有歌舞不容人不醉樽前方見董嬌嬈之句今歲到鳳山又闢西隅築堤種柳新作數亭且欲建藏書閣後堂佳麗皆屏去之矣僕嘉其志又有數語併錄之 其二
  57. 撫州謝樓宗丞見訪
  58. 平江呈毅夫侍郎
  59. 見淮東制帥趙南仲侍郎相待厚甚特送買山錢又欲刊石屏詩置于揚州郡齋話別敘謝
  60. 鎮江別總領吳道夫侍郎時愚子琦來迎侍朝夕催歸甚切
  61. 董侍郎山園燕樓宗丞
  62. 聶侍郎領客觀園林之勝飲中出示名賢書畫
  63. 思歸二首 其一
  64. 思歸二首 其二
  65. 趙用甫提舉夢中得片雲不隔梅花月之句時被命入朝雪中送別用其一句補以成章
  66. 長沙呈趙東巖運使併簡幕中楊唯叔通判諸丈
  67. 山中見梅寄曾無疑
  68. 余惠叔訪舊
  69. 兩山趙仁甫宰臨安有武學生張丈相訪酒邊弄刀舞劍甚可觀因成七言縣乃錢王故宮九龍十錦皆其地
  70. 友人朱淵出示廷對策不顧忌諱讀之使人凜凜受淮東制置辟
  71. 裘司直見訪留款
  72. 訪張元德
  73. 滕審言相遇話舊
  74. 陳孟參陳明子同游麻姑山
  75. 興國軍晚春簡吳提幹
  76. 朱子昂司戶登滕王閣
  77. 汪給事守鄂渚元宵代江夏宰吳熙仲獻燈 其一
  78. 汪給事守鄂渚元宵代江夏宰吳熙仲獻燈 其二
  79. 袁州化成巖李衛公謫居之地
  80. 友松亭代松語
  81. 京口別石龜翁際可
  82. 讀放翁先生劍南詩草
  83. 古田縣行覽呈劉無競
  84. 諸葛仁叟縣丞極貧能保風節有權貴招之不屑其行
  85. 萬安江上
  86. 過昭武訪李友山詩社諸人
  87. 李友山諸丈甚喜得朋留連日久月洲乃友山道號
  88. 飲中
  89. 陪徐淵子使君登白雪樓約各賦一詩必以宋玉石對莫愁村
  90. 靜齋張敏則舍人贈詩因用其韵爲酬
  91. 客游
  92. 都下書懷
  93. 新安寒食
  94. 烏聊山登覽
  95. 癖習
  96. 田園吟
  97. 九日登裴公亭得無災可避自登山之句何季皋滕審言爲之擊節足以成篇
  98. 趙升卿有官不肯爲里居有賢聲訪之於深巷中
  99. 括蒼石門瀑布
  100. 杜門自遣
  101. 登快閣黄明府强使和山谷先生留題之韵
  102. 滕王閣次韵劉允叔
  103. 竹洲諸姪孫小集永嘉蔣子高有詩次韵
  104. 游雲溪與郡宴用太守韵即事二首 其一
  105. 游雲溪與郡宴用太守韵即事二首 其二
  106. 和高與權
  107. 懷雪蓬姚希聲使君 其一
  108. 懷雪蓬姚希聲使君 其二
  109. 豫章東湖宋謙甫黄存之酌別
  110. 都中懷竹隠徐淵子直院
  111. 人日
  112. 送劉鎮叔安入京謫居三山二十餘年,真西山奏令自便,趙用父使君爲唱餞其行,坐客二十八人分韵賦詩,得君字
  113. 三山林唐傑潘庭堅張農師會于丁巖仲新樓
  114. 次韵杜運使見贈
  115. 訪漳州趙用父使君
  116. 見曾提刑兼安撫
  117. 思歸 其一
  118. 思歸 其二
  119. 趙克勤曾橐卿景壽同登黄南恩南樓 其一
  120. 趙克勤曾橐卿景壽同登黄南恩南樓 其二
  121. 山行遇秀癡翁
  122. 石亭野老家
  123. 讀王幼學上殿劄子
  124. 謝史石窗送酒并茶
  125. 閲舊稿見喬丞相詩跋因成此詩
  126. 衡陽度歲
  127. 遇張韓伯說邊事
  128. 有議袁蒙齋者
  129. 醉吟
  130. 慈雲避暑
  131. 久客還鄉
  132. 聞時事
  133. 寄趙德行
  134. 到鄂渚
  135. 艤棹清江
  136. 萬安縣芙蓉峰
  137. 汪見可約游青原
  138. 除夜
  139. 黎明府約尋梅
  140. 葉宗裔爲令叔求竹山詩 其一
  141. 葉宗裔爲令叔求竹山詩 其二
  142. 春日風雨中
  143. 寄吳明輔秘丞 其一
  144. 寄吳明輔秘丞 其二
  145. 靈洲梅花
  146. 寄廣西漕陳魯叟誥院
  147. 隨軍轉運司王宣子上巳日會客
  148. 湖廣李漕革夫大卿飲客西湘
  149. 曾雲巢同相勉李玉澗不赴召
  150. 寄撫州樓使君
  151. 江山
  152. 京口遇薛野鶴
  153. 題邵武熙春臺呈王子文使君
  154. 秋日病餘
  155. 次韵郡倅王子文小園詠春
  156. 安豐倅李華被旨監軍入閩討賊華身督諸將先破賊巢穴所鄉輒勝招捕使之成功監軍之力居多守汀州四年民頼以安有應變壓難之才僕遊汀邵間實知其詳爲賦二首 其一
  157. 安豐倅李華被旨監軍入閩討賊華身督諸將先破賊巢穴所鄉輒勝招捕使之成功監軍之力居多守汀州四年民頼以安有應變壓難之才僕遊汀邵間實知其詳爲賦二首 其二
  158. 海上魚西寺
  159. 甘窮
  160. 詠梅投所知
  161. 黄州竹樓呈謝國正
  162. 漢陽登覽呈王中甫使君
  163. 簡陳叔方問病
  164. 鍾春伯園林
  165. 清明前夢得花字
  166. 題王制機池上千巖奇觀
  167. 訪慧林寺僧因有詩
  168. 陳漕領客西園賞海棠
  169. 王和甫主簿卜地改葬雙親一夕夢到一處風水佳甚及到鴈蕩羅漢寺後山宛如夢中所見及造壙衆石之中獨有一穴僅可容雙棺孝感如此
  170. 喜梅雨既晴
  171. 李司直會客吳運幹有詩次韵
  172. 一相識無辜獲罪
  173. 送黄教授日巖之官章貢
  174. 家居復有江湖之興
  175. 題亡室真像
  176. 題趙忠定公雪錦樓詩
  177. 陪厲寺丞賞芍藥
  178. 次王應求韵
  179. 郡圃寒食
  180. 杜仲高相遇約李尉
  181. 題蕭宰十二詠堂三山兩水之亭
  182. 陪虞使君登岳陽樓
  183. 贈洞霄道士
  184. 閲世 其一
  185. 閲世 其二
  186. 少算
  187. 南康六老堂
  188. 韓張亭
  189. 處世
  190. 送別朱兼僉
  191. 題王制機新樓
  192. 呈姚顯叔奉親送死極孝
  193. 題姚顯叔南嶼書院
  194. 寄朱仲是兼僉
  195. 寄項宜甫兼簡韓右司
  196. 閲四家詩卷
  197. 謝吳秘丞作石屏集後序
  198. 有感
  199. 湘中
  200. 九日櫧洲舟中
  201. 曾景建得罪道州聽讀
  202. 朱行父留度歲
  203. 梅花
  204. 金陵游覽用劉子明韵
  205. 呈趙園令
  206. 吉州堆勝樓謝景周司理居其上
  207. 吳子似提幹九高亭小景
  208. 泉州紫極宮壽星殿古檜諸葛機宜同賦
  209. 都中次韵申季山
  210. 蘄州上官節推同到浮光
  211. 贛州呈雪蓬姚使君
  212. 撫州節推蕭學易衙宇一新
  213. 汪見可教授約諸丈鳳山酌別
  214. 吉州李伯高會判送鹽蠘子魚比海味之珍者未免爲鱸魚動歸興
  215. 癸巳端午呈李伯高
  216. 李深道得蘇養直所爲深字韵一首不知題何處景俾跋其後
  217. 與姪南隠等賡和
  218. 石屏久遊湖海祖妣遂題二句於壁云機番白苧和愁織門掩黄花带恨吟後石屏歸祖妣已亡矣續成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