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二六一四至卷二六四三/全宋詩卷二六二六/趙蕃
- 讀東湖集二首 其一
- 讀東湖集二首 其二
- 移官萬安道中
- 贈筆
- 筆答
- 宋行中履叔以其先兄時中亨伯窮藁借觀歸之
- 錄去冬舟行詩一編呈陳丞并作四十字致見而不款之恨
- 題重脩玉光亭
- 過叔文園亭題於竹上
- 邢氏園池上作
- 遊妙香院
- 莫萬安要平題知津閣
- 游彰法寺打擢秀閣詩以行
- 留題鄭山人
- 懷舊
- 詠智門寺前古樹
- 題梅山
- 詠武安山塔
- 再登愚卿無盡藏時已重脩
- 吉水落霞亭觀程運使師孟留題作
- 書買江天閣壁
- 成父弟作書室於前山舉予舊名堂曰青氈以榜之其旁一窗政直瑞峰取曾大父留題之句榜曰霞牖賦詩二首 其一
- 成父弟作書室於前山舉予舊名堂曰青氈以榜之其旁一窗政直瑞峰取曾大父留題之句榜曰霞牖賦詩二首 其二
- 書方伯謨窗間
- 題乾明庵
- 俞孝楊殖齋
- 無盡藏境界
- 題劉正之所得綿州摹本畫鷹
- 隠山寺梁昭明題額
- 寄題分宜簿舍懷古閣爲劉公度賦
- 覓應氏庵
- 與契兄
- 與契兄相遇於鄱陽同遊薦福寺
- 同成父逸遠自桃花遊龜峰復回桃花賦詩二首 其一
- 同成父逸遠自桃花遊龜峰復回桃花賦詩二首 其二
- 遊吉祥寺
- 遊太平寺
- 遊茶山廣教寺
- 題東臺寺
- 假宿總持寺從僧如應借讀高僧詩法欽所編無爲子所敘者
- 蓮蕩
- 題白龍洞三首 其一
- 題白龍洞三首 其二
- 題白龍洞三首 其三
- 王巖 其一
- 王巖 其二
- 李通判休日約僚屬追凉於浄因已復酌於芙蕖館既題名於寺之壁爲賦唐律
- 題飛霞亭
- 謁孺子祠 其一
- 謁孺子祠 其二
- 避雨入總持寺謁澹臺子羽墓
- 慈泉
- 周十三丈約同馬三丈入青原山賦詩五首以記行 其一
- 周十三丈約同馬三丈入青原山賦詩五首以記行 其二
- 周十三丈約同馬三丈入青原山賦詩五首以記行 其三
- 周十三丈約同馬三丈入青原山賦詩五首以記行 其四
- 周十三丈約同馬三丈入青原山賦詩五首以記行 其五
- 二十八日同臨湘尉曹呂益卿登岳陽樓 其一
- 二十八日同臨湘尉曹呂益卿登岳陽樓 其二
- 自九度至衡岳呈同遊潘文叔二首 其一
- 自九度至衡岳呈同遊潘文叔二首 其二
- 送趙一叔江西漕赴召三首 其一
- 送趙一叔江西漕赴召三首 其二
- 送趙一叔江西漕赴召三首 其三
- 奉送達之秘郎還豫章親庭
- 感懷二首 其一
- 感懷二首 其二
- 送常寧吳尉并屬寄聲吳交代尉比行余亦行追作此詩與之
- 送王亢宗赴建德尉
- 寄送周子中監丞赴舒州二首 其一
- 寄送周子中監丞赴舒州二首 其二
- 送趙成都五首 其一
- 送趙成都五首 其二
- 送趙成都五首 其三
- 送趙成都五首 其四
- 送趙成都五首 其五
- 劉茂實赴省袖澹庵舊贈見過索送行詩用韻
- 追路送誠齋到灘頭驛
- 書灘頭驛
- 送李袁州汎舟入浙
- 送李元藻入浙三首 其一
- 送李元藻入浙三首 其二
- 送李元藻入浙三首 其三
- 送信豐詹丞并寄贛陳丞二首 其一
- 送信豐詹丞并寄贛陳丞二首 其二
- 送王子尊赴衡陽丞
- 送趙詠道還侍兼簡然道昆仲
- 寄晦庵二首 其一
- 寄晦庵二首 其二
- 寄趙元歸并屬元默三首 其一
- 寄趙元歸并屬元默三首 其二
- 寄趙元歸并屬元默三首 其三
- 寄韓季蕭二首 其一
- 寄韓季蕭二首 其二
- 代書寄襄陽令于去非
- 寄喻叔奇丈二首 其一
- 寄喻叔奇丈二首 其二
- 代書寄劉伯瑞仲文叔驥二首 其一
- 代書寄劉伯瑞仲文叔驥二首 其二
- 代書寄俞玉汝
- 寄懷趙南紀二首 其一
- 寄懷趙南紀二首 其二
- 寄梁從善
- 張王臣貺詩詰朝遂行次韻寄之
- 寄懷大聲兄弟叔文老丈兼屬三王叔姪二首 其一
- 寄懷大聲兄弟叔文老丈兼屬三王叔姪二首 其二
- 九月一日晨起風物凄然不勝懷遠之思作五首寄和父憨申併煩轉致湖池二州也 其一
- 九月一日晨起風物凄然不勝懷遠之思作五首寄和父憨申併煩轉致湖池二州也 其二
- 九月一日晨起風物凄然不勝懷遠之思作五首寄和父憨申併煩轉致湖池二州也 其三
- 九月一日晨起風物凄然不勝懷遠之思作五首寄和父憨申併煩轉致湖池二州也 其四
- 九月一日晨起風物凄然不勝懷遠之思作五首寄和父憨申併煩轉致湖池二州也 其五
- 重陽前一日同成父二兒遊新庵
- 楊謹仲和頃者三詩見貽復次韻六首 其一
- 楊謹仲和頃者三詩見貽復次韻六首 其二
- 楊謹仲和頃者三詩見貽復次韻六首 其三
- 楊謹仲和頃者三詩見貽復次韻六首 其四
- 楊謹仲和頃者三詩見貽復次韻六首 其五
- 楊謹仲和頃者三詩見貽復次韻六首 其六
- 次韻莫令因迓使者同泛舟至漂神已而誤焉問宿臨江鍾氏之閣二首 其一
- 次韻莫令因迓使者同泛舟至漂神已而誤焉問宿臨江鍾氏之閣二首 其二
- 慶伯以二詩送別已而又辱同廣聲追送慶伯復有所賦併次韻爲答三首 其一
- 慶伯以二詩送別已而又辱同廣聲追送慶伯復有所賦併次韻爲答三首 其二
- 慶伯以二詩送別已而又辱同廣聲追送慶伯復有所賦併次韻爲答三首 其三
- 再來常州昭禮出示虞山往來詩卷先是昭禮與予共載昭禮上虞山予過溧陽昭禮有詩次韻
- 次畢叔文見貽二首 其一
- 次畢叔文見貽二首 其二
- 次季奕見懷
- 次韻歐陽伯威見和
- 劉兄垂示同張兄遊向園呈先生詩卷次韻
- 次韻子肅懷遠齋併以見及
- 陳擇之經過以贛守留尚書得祠亟歸別之其行甚遽途中有詩見寄次韻
- 僉判丈兩賜新字韻詩因次韻兼簡文顯
- 次韻審知寄來二首 其一
- 次韻審知寄來二首 其二
- 復次韻呈沅陵諸丈并懷在伯二首 其一
- 復次韻呈沅陵諸丈并懷在伯二首 其二
- 成父有詩懷斯遠次韻
- 次韻吳仲權鎰見簡
- 教授丈作黄字韻詩十首愈出愈奇而有作法孰爲凉之句何耶因次韻以見窘
- 廣文先生送詩方思所以報之而未得忽鸝落庭樹殆天與此韻也李君在傍知狀
- 次王照鄰滕彥真韻二首 其一
- 次王照鄰滕彥真韻二首 其二
- 次滕彥真韻三首 其一
- 次滕彥真韻三首 其二
- 次滕彥真韻三首 其三
- 次韻叔驥兼呈伯瑞二首 其一
- 次韻叔驥兼呈伯瑞二首 其二
- 陳丞以南安寨上所得二詩及到龍泉聞余戍地最遠見懷二首爲寄次韻 其一
- 陳丞以南安寨上所得二詩及到龍泉聞余戍地最遠見懷二首爲寄次韻 其二
- 陳丞以南安寨上所得二詩及到龍泉聞余戍地最遠見懷二首爲寄次韻 其三
- 陳丞以南安寨上所得二詩及到龍泉聞余戍地最遠見懷二首爲寄次韻 其四
- 再用前韻并寄孫推官四首 其一
- 再用前韻并寄孫推官四首 其二
- 再用前韻并寄孫推官四首 其三
- 再用前韻并寄孫推官四首 其四
- 次韻深父送行
- 子進示懷玉詩卷有歸途見懷恨不同遊二詩次韻 其一
- 子進示懷玉詩卷有歸途見懷恨不同遊二詩次韻 其二
- 贛丞曾幼度相邀過明叔買江天閣幼度有詩明叔與成父弟皆和之亦次韻
- 遠齋頃寄在湖日所作三詩舟中次韻 其一
- 遠齋頃寄在湖日所作三詩舟中次韻 其二
- 遠齋頃寄在湖日所作三詩舟中次韻 其三
- 次韻愚卿留別
- 次韻鄭季奕見寄二首 其一
- 次韻鄭季奕見寄二首 其二
- 次韻黄子耕因任伯起見寄之作
- 三詩寄郭古夫 其一
- 三詩寄郭古夫 其二
- 三詩寄郭古夫 其三
- 至夜讀子肅詩卷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