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二六一四至卷二六四三/全宋詩卷二六二一/趙蕃
- 讀阮嗣宗傳見其醉六十日免求昏之言與醒忘作勸進辭據案便書何乃異同耶作阮嗣宗詩
- 論詩寄碩父五首 其一
- 論詩寄碩父五首 其二
- 論詩寄碩父五首 其三
- 論詩寄碩父五首 其四
- 論詩寄碩父五首 其五
- 咏古
- 和陶淵明乞食詩一首
- 和陶淵明己酉歲九日詩一首
- 重九纔四日爾風雨如此病卧殊亡聊小兒輩取酒飲予且索作詩强和淵明九日閒居一首
- 九日用靖節己酉歲韻
- 人愛九日多以靖節之故僕以邠老七字爲可以益其愛者且連日不雨即風尤覺此句妙處賦詩八韻
- 拜嚴方范祠
- 雜詠 其一
- 雜詠 其二
- 雜詠 其三
- 令逸作歲寒知松柏題詩因作bb
- 嚴山 其一
- 嚴山 其二
- 范湘監務許惠其父盤溪居士詩先往數語焉
- 二十七日作
- 桃花臺下望龜峰作
- 期斯遠不至登谿亭有懷併屬雲臺劉先生三首 其一
- 期斯遠不至登谿亭有懷併屬雲臺劉先生三首 其二
- 期斯遠不至登谿亭有懷併屬雲臺劉先生三首 其三
- 二月二日阻風呈同行
- 與彥博審知同爲問梅之行到溪南僕與審知俱以畏風罷興止小酌于僧房以有寒疾不可以風分韻作詩得有寒可字三首 其一
- 與彥博審知同爲問梅之行到溪南僕與審知俱以畏風罷興止小酌于僧房以有寒疾不可以風分韻作詩得有寒可字三首 其二
- 與彥博審知同爲問梅之行到溪南僕與審知俱以畏風罷興止小酌于僧房以有寒疾不可以風分韻作詩得有寒可字三首 其三
- 五月十有八夜與審知同宿塔山次審知韻
- 再次韻
- 雨宿永源寺
- 十二日登列岫亭有設空幄者去之薦福酌淺沙泉登大楚之秋屏閣而歸賦詩一首
- 孟秋八日夜伯壽仲理過予同訪俊乂步月入城南書院繇東渚上讀書堂過蒙軒憩卷雲欲訪月榭而月未到坐濯清者久之乃歸賦詩十四韻以記
- 克齋
- 題鄭氏北墅
- 題彥真天開圖畫
- 餘干游昌國寺
- 學佛者祖遷自南陵來謁莫萬安題詩于知津閣適同莫過而見之用韻以贈
- 獨過知津閣二首 其一
- 獨過知津閣二首 其二
- 題沅陵縣治廓軒
- 胖軒
- 與潘文叔遊衡岳四首 其一
- 與潘文叔遊衡岳四首 其二
- 與潘文叔遊衡岳四首 其三
- 與潘文叔遊衡岳四首 其四
- 次韻衡州先生游花光因泛舟過向園示坐客之作
- 衡山道中懷清江舊遊寄長沙諸公
- 發潭州
- 頃在杭叔驥以離湖日見懷詩相遺舟中無事取而次韻兼呈同舟到衢當示叔驥及其兄法曹
- 溧水道中回寄子肅玉汝并屬李晦庵八首 其一
- 溧水道中回寄子肅玉汝并屬李晦庵八首 其二
- 溧水道中回寄子肅玉汝并屬李晦庵八首 其三
- 溧水道中回寄子肅玉汝并屬李晦庵八首 其四
- 溧水道中回寄子肅玉汝并屬李晦庵八首 其五
- 溧水道中回寄子肅玉汝并屬李晦庵八首 其六
- 溧水道中回寄子肅玉汝并屬李晦庵八首 其七
- 溧水道中回寄子肅玉汝并屬李晦庵八首 其八
- 自溧陽達上塘官河舟屢行矣不能盡名其所經偶書小韻
- 貴溪出陸
- 二十三日雨中發贛州
- 再宿合龍山
- 過愛直驛次張安國韻
- 承契兄昨過我於永豐山間今又相遇於鄱陽以暇日同遊薦福寺會軒蓋鼎來避之天慶觀作詩一首
- 發衡州後懷使君劉先生
- 題新樂鋪鋪在灘頭
- 夜泊劉口雨連明有懷成父
- 桃川山中用陳蘇舊韻示周遊
- 與成父弟自嚴礲同入城晚宿黄巖
- 閏七月二十日侍知府寺簿先生爲石鼓山向園之遊
- 蕃方爲紀遊之詩未就知府寺簿先生寵示佳句敢輒次韻
- 重九前一日東流道中
- 意釣
- 半江遇風濤其勢危甚晚示同舟
- 仙巖道間
- 十二月一日使風
- 嚴州道間得順風俗云七里瀧篙師云風便纔七里無風乃七十里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