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二五五七至卷二六一三/全宋詩卷二六○七/曾丰

  1. 題建寧府丹青閣
  2. 端月上浣
  3. 送管廷輝歸章貢
  4. 崇安葉簿之先大夫易學得于天而未傳于人余竊于執事聞焉幸矣敢以相期之意併賦長句呈似
  5. 贈楊持正
  6. 南峰寺勸農
  7. 寄孫學長孝思
  8. 丙辰十月風日積煖浙間花卉俱開
  9. 窮冬征途觸目省身
  10. 上時相
  11. 歐陽全真爲贛佐先余去越七年又爲廣漕屬後余至己酉會于中都
  12. 歐陽全真改秩得邑欲其循循爲之無效余尤
  13. 賦桃李花 其一
  14. 賦桃李花 其二
  15. 題文晉卿明齋
  16. 謝黄秀才則惠詩
  17. 涂漢英學詩二十餘年矣挾近作來示賞歎之次俾更印可諸公間
  18. 李叔度與兒曹談理道余竊聽而記以一詩
  19. 送歐陽瑩中往湖南謁卿漕
  20. 送夏國寶
  21. 謝宜黄樂奇卿投詩
  22. 贈鄔文伯
  23. 贈陰陽家聶蒙德
  24. 李熙載業儒未效轉爲五行家
  25. 垂絲海棠
  26. 題李子權江月亭
  27. 吾宗翔叔學詩知方矣與之商榷次勉之蹈大方焉
  28. 送五行家唐克壽
  29. 過快閣
  30. 赴瓊州次大蓼灘風雨交作寒未艾也其勢欲雪 其一
  31. 赴瓊州次大蓼灘風雨交作寒未艾也其勢欲雪 其二
  32. 慶元六年七月至儋耳問前守之政改元四年罷歸八月過封川謁譚史君乃前守也用賦二長韻呈似 其一
  33. 慶元六年七月至儋耳問前守之政改元四年罷歸八月過封川謁譚史君乃前守也用賦二長韻呈似 其二
  34. 從北流入鬰林望月巖
  35. 題貴州南山巖
  36. 長韻示阿柄杓在韶遣行
  37. 丁未遊碧落洞庚申舟行欲再遊不果
  38. 渡海謁兩伏波將軍祠
  39. 北歸見攝徐聞邑大夫乃舊同官邵雩都之子予詩敘契
  40. 四月解官渡海陸出北流置舟在南雄又陸出擬小春到家
  41. 北歸舟次清遠縣上遊欲入硤
  42. 思堂詩
  43. 項堯章惠二長韻姑賡前篇敬復
  44. 欲入脩門未果且留妙山逆旅書所見呈富陽大夫陳晃國
  45. 富陽陳大夫遣二吏抄俚文用寫道寓于文之意還以請益
  46. 前仁和鄭宰僑富陽與陳宰往還以詩余寓妙山得其所和詩後復寄一篇
  47. 前仁和鄭大夫載酒携文過我妙山逆旅中
  48. 和富陽陳大夫禱雨有感韻 其一
  49. 和富陽陳大夫禱雨有感韻 其二
  50. 贈姚季安
  51. 題南海神祠前觀瀾亭
  52. 舟行赴廣倅書所見示阿槿
  53. 道旁有松爲人所刳伐因自弔且慰焉
  54. 題朱虞卿自懶
  55. 淳熙丙午與閤皂化士彭正夫道人五羊相別開禧乙丑復會于五羊贈二長韻 其一
  56. 淳熙丙午與閤皂化士彭正夫道人五羊相別開禧乙丑復會于五羊贈二長韻 其二
  57. 辛酉冬罷歸至家自省
  58. 送段文子之桂陽
  59. 贈郭雄李
  60. 廣州登蓋海樓
  61. 五羊七月閑賦
  62. 赴晉康有感
  63. 答厲季平投詩有懷歸鄉之意
  64. 續演雅
  65. 贈陳養廉居士
  66. 挽王撫幹
  67. 挽林益之母
  68. 代人挽王待制
  69. 二月三日至薌山寺劉薰卿在焉
  70. 送劉薰卿
  71. 假守晉康出郊勸農 其一
  72. 假守晉康出郊勸農 其二
  73. 郡齋與龔濟叔劉薰卿談詩
  74. 郡齋與濟叔薰卿論文
  75. 題豁然亭
  76. 續演雅
  77. 戊辰閏月晉康久不雨上弦日禱于聖妃諸祠拜罷雨作連日沾洽倅車陳賦詩次韻謝答
  78. 歲在己未與南康宰周丈君可相別至戊辰復會于晉康次所惠韻謝之
  79. 公餘出晉康亭小憩
  80. 敬簡堂觀蓮
  81. 德慶府城遶以荷池葉楙花繁時環望之紅綠無間斷號爲荷城記以唐律遺後來使君
  82. 龜山之孫楊子順肇慶一見相投隨至德慶謀館寓跡過從年餘辭歸鄉賦詩送行 其一
  83. 龜山之孫楊子順肇慶一見相投隨至德慶謀館寓跡過從年餘辭歸鄉賦詩送行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