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二五五七至卷二六一三/全宋詩卷二六○二/曾丰

  1. 謁扶胥南海廟
  2. 得廣州俸米供給麻券授家人
  3. 廣州 其一
  4. 廣州 其二
  5. 窮冬長途觸物遣興
  6. 過達磨泉緬懷東坡
  7. 上浙東帥王尚書
  8. 真陽峽
  9. 觸興
  10. 靈洲妙高臺
  11. 別陸德隆黄叔萬
  12. 章貢解舟雨作江漲
  13. 隆興貢院呈彭國壽
  14. 自豫章還贛至萬安始得風
  15. 會昌號湘江岸有小峴亭癸卯六月與瑞金吳丞飲其上 其一
  16. 會昌號湘江岸有小峴亭癸卯六月與瑞金吳丞飲其上 其二
  17. 表兄峽山蕭伯鈞至會昌久之以歸歟字韻丐詩爲別 其一
  18. 表兄峽山蕭伯鈞至會昌久之以歸歟字韻丐詩爲別 其二
  19. 向察推檄至會昌賦所懷呈似 其一
  20. 向察推檄至會昌賦所懷呈似 其二
  21. 出會昌峽
  22. 舟宿會昌十里間
  23. 贛東江
  24. 幼立弟死後簡寄幼能
  25. 臘月被檄下豫章至南安簡曹宰 其一
  26. 臘月被檄下豫章至南安簡曹宰 其二
  27. 豫章舟中夜坐自遣
  28. 十六日立春舟中晚眺
  29. 再自隆興還遊至德觀
  30. 自省
  31. 潘宰見余三生圖詩廣一篇見示再賦謝之
  32. 梅雨示何柯
  33. 管文徹通易學自冠入場屋垂老未諧文公詩人品題至成軸
  34. 臨安主人出冰塊佐飲曾簿嚴宰同賦
  35. 甲辰婺女道中過重九
  36. 赴廣東漕屬有感
  37. 大庾北崖梅晚發
  38. 曉行
  39. 靜坐
  40. 頹臘獻歲之交出贛向韶緬懷偏親簡介弟幼能
  41. 舟行艤韶下石夜聽
  42. 除日送龍涎香與宋評事 其一
  43. 除日送龍涎香與宋評事 其二
  44. 望始興
  45. 出清遠峽
  46. 丙午中元留羅子琳小酌
  47. 贈別藤州法曹南劍張仲明 其一
  48. 贈別藤州法曹南劍張仲明 其二
  49. 七月二十五日爲廣州蒲澗節鞏帥相招坐上默營兩詩 其一
  50. 七月二十五日爲廣州蒲澗節鞏帥相招坐上默營兩詩 其二
  51. 七月晦日夜坐
  52. 送廣東趙主管得倅臨漳 其一
  53. 送廣東趙主管得倅臨漳 其二
  54. 送管憲出城
  55. 寄殿院謝艮齋 其一
  56. 寄殿院謝艮齋 其二
  57. 寄殿院謝艮齋 其三
  58. 寄殿院謝艮齋 其四
  59. 寄衡陽尉徐智伯 其一
  60. 寄衡陽尉徐智伯 其二
  61. 寄衡陽尉徐智伯 其三
  62. 五羊同官真率
  63. 同幕李彥中田子真爲倡小醵出遊二月社日登遐觀呈二兄
  64. 中元日登越王臺望海南 其一
  65. 中元日登越王臺望海南 其二
  66. 五羊城南野行書所見
  67. 至廣得弟幼能書報卜築江皋 其一
  68. 至廣得弟幼能書報卜築江皋 其二
  69. 自入南與二陸丈遊知其爲侍郎族也小陸丈除欽未拜命而大陸丈丙午六月既望赴德慶 其一
  70. 自入南與二陸丈遊知其爲侍郎族也小陸丈除欽未拜命而大陸丈丙午六月既望赴德慶 其二
  71. 自入南與二陸丈遊知其爲侍郎族也小陸丈除欽未拜命而大陸丈丙午六月既望赴德慶 其三
  72. 餞趙提幹次李彥中韻
  73. 五羊遣書問董仲脩 其一
  74. 五羊遣書問董仲脩 其二
  75. 重九獨酌次偶成數韻呈江司法李帳幹并同遊諸僚兄 其一
  76. 重九獨酌次偶成數韻呈江司法李帳幹并同遊諸僚兄 其二
  77. 簡艮齋 其一
  78. 簡艮齋 其二
  79. 簡艮齋 其三
  80. 東廣西漕廳久廢馬少卿葺爲簽廳
  81. 暇日集越王臺
  82. 拏舟送使長馬少卿既酌別維舟小憩與李彥中各賦一篇
  83. 余以檄出機宜陳伯英先往西津候別舟行風作才前輒退竟爲江隔遂呼酒自飲
  84. 羅子琳來就廣漕試予以檄出至西江峽口懷古感興兩篇寄子琳後篇救子琳窮病也 其一
  85. 羅子琳來就廣漕試予以檄出至西江峽口懷古感興兩篇寄子琳後篇救子琳窮病也 其二
  86. 檄往校旁郡藝舟行值董仲脩來赴漕試復小艤相揖敘乃行 其一
  87. 檄往校旁郡藝舟行值董仲脩來赴漕試復小艤相揖敘乃行 其二
  88. 入德慶舟中看雨
  89. 檄充晉康考官舟行薄暮霞光與水相映緬懷諸幕兄 其一
  90. 檄充晉康考官舟行薄暮霞光與水相映緬懷諸幕兄 其二
  91. 檄至德慶舟中晚眺
  92. 八月上浣與張元輔張子濟小飲德慶貢院聽簷下蟲聲
  93. 厨鷄竄房中張元輔憐而賦詩余不能自已亦爲一篇
  94. 丁未上元後二日得老兒稚子平安三日得三從四十伯五十九叔訃 其一
  95. 丁未上元後二日得老兒稚子平安三日得三從四十伯五十九叔訃 其二
  96. 丁未仲春思鄉味會之樂簡寄董伯虎
  97. 五月一日薄暮至三水倚檣欹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