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二三一七至卷二三六七/全宋詩卷二三二八/周必大

  1. 丁巳二月甲子蜀錦堂海棠盛開適有惠川綉晝錦堂記者招伯威德源爲齊年會次舊韻
  2. 二月十二日夜夢奏事
  3. 晨起有感二首 其一
  4. 晨起有感二首 其二
  5. 平江顔侍郎挽詩
  6. 曾無疑以長韻送金橘時已暮春次韻
  7. 彭孝求以詩送芍藥云今年厄閏不佳且許紅都勝不至云待明年戲答小詩
  8. 連年視聽不明有耳雨空花之對今歲尤甚戲成小詩
  9. 去年孫從之示玉蕊佳篇時過未敢賡和今年此花盛開輒次嚴韻并以新刻辨証爲獻
  10. 張履妻王氏挽詞
  11. 追挽新永州守張奭妻宜人王氏
  12. 永新賀升卿著春秋會正論屢督跋戲往
  13. 江西美錄示新舊詩一篇戲贈二十字于後
  14. 洪景盧內翰爲甘叔懷作碧崖修造疏戲題小詩奉勸本宮管轄而下諸道友助緣
  15. 胡氏逢慶堂詩用秉成兄韻
  16. 次韻李得善學錄需酒納婦
  17. 戊午仲春同甲小集次舊韻
  18. 太和彭孝求連年許芍藥紅都勝今方以唐律送一株小詩爲謝
  19. 紹興庚午某與安成劉逢辰秋闈同薦逢辰四子伯德禮淳熙甲午解魁登第今宰臨川仲德仁拔癸卯解叔德恭負雋聲季德性紹熙乙卯復冠鄉舉出示當時小錄手澤在焉爲題二小詩於後 其一
  20. 紹興庚午某與安成劉逢辰秋闈同薦逢辰四子伯德禮淳熙甲午解魁登第今宰臨川仲德仁拔癸卯解叔德恭負雋聲季德性紹熙乙卯復冠鄉舉出示當時小錄手澤在焉爲題二小詩於後 其二
  21. 新光州守趙師奭字國佐才高一世仕京口以讒廢宰太和以憂歸得郡待對沒於逆旅家會稽又遭焚識者閔之今既葬矣其子寄行狀求追挽嗟悼不足情見乎辭
  22. 劉仙才仲子俊示其父醉菴詩集索鄙句
  23. 子中兄招飲次韵 其一
  24. 子中兄招飲次韵 其二
  25. 慶元戊午重九天氣晴和侍七兄提舉監丞早集清都臺午飯讀書臺晚集神岡西臺皆古迹也戲成小詩
  26. 己未立春留楊伯子知縣小酌夜聞窗竹有聲伯子以爲雪或曰風也已而果雪詰旦敲門送詩走筆戲和
  27. 己未二月十七日會同甲次舊韻
  28. 送韓希道移漕江東
  29. 賀升卿年垂八十以詩寄平園新詠二十二篇又錄十年前簡予四詩尚有訪戴之興謹次最後一章韻爲謝
  30. 朱叔止通判屢示詩詞綽有家法輒次年字韵一篇兼簡汪仲嘉敷學樓大防顯學二尚書
  31. 仲嘉致政敷學尚書汪兄寵和鄙句且寄適軒記詩銘等皆慕白樂天語也敬以來意盡用樂天事次韻
  32. 顯學尚書樓大防奉九十六歲之親戲綵未央古今鮮儷遠蒙五詩皆和鄙句謹次韻爲慶
  33. 奉酬新劍南守朱叔止次舊韵寵寄之什
  34. 徐商老參議直閣進書登瀛創儒榮堂來索鄙句許示奏稿寄題
  35. 多葉白牡丹一幹兩花其一重臺其一每葉之上間以青純前所未聞名之曰青白圭蓋用司馬相如檄析圭注白藏天子青分諸侯也爲賦此詩
  36. 參政李秀叔挽詞二首 其一
  37. 參政李秀叔挽詞二首 其二
  38. 三月三日適值清明會客江樓共觀並蒂魏紫偶成二小詩約坐客同賦 其一
  39. 三月三日適值清明會客江樓共觀並蒂魏紫偶成二小詩約坐客同賦 其二
  40. 某昨蒙寶文待制輒送揚州紅都勝欲占小詩敘謝怯大巫而止茲者賢郎明府相過屢索芍藥詩實不曾作謹用前意成四韵拙遲可笑
  41. 永新談漢卿求筠坡書院詩用誠齋之韵之意而推廣之
  42. 安福孝子朱雲孫血指刲股燃臂愈父母疾化遂行于室家邑上其事于州他日讀待制廷秀楊公所述誌公之文爲題小詩于後
  43. 無心居士劉君挽詞
  44. 龍學張彥父挽詞
  45. 王籍文學求讀書堂詩
  46. 平園創三層樓子直秘書遠貺新詩有山中宰之句自念掛朝服築層樓偶與陶隠居相符他日倘得壽與之齊則登臨之樂未已也次韵爲謝每句用本傳中語
  47. 丙辰七兄有詩及人月分圓己未彼此服藥未能夜坐今次舊韵爲重九之約
  48. 小詩戲王駒甫請來早轉約伯威德源得善彥和志伯西美粹夫及愚卿兄弟共不托一盃已有定例不設他味
  49. 端明殿學士張定叟挽詞
  50. 次韻楊廷秀待制二首 其一
  51. 次韻楊廷秀待制二首 其二
  52. 廬陵主簿李子賢東頃示長牋用劉元城主簿可教事去秋復惠楚詞皆未果答今代還索言老謬勿哂
  53. 七兄初約登新樓作重陽敦前歲之盟適病足不能出佳篇送魚酒且及二蘇逍遥堂風雨之句次韵敘謝併爲後約
  54. 讀張敬夫南軒集夜夢賦詩
  55. 慶元庚申華隠樓成其下明農堂新接牡丹亦盛開敬邀伯威德源二兄小集用舊韵
  56. 盧帥錢待制之望挽詞
  57. 送楊伯子知南昌縣
  58. 蕭彥育頃年示詩篇且求次誠齋待制所贈佳句之韵嘗許赴省時勉爲之適相過以七步見窘就坐呈老醜聊述本意
  59. 通直郎致仕劉楹挽詞
  60. 次張子儀抑篇荔枝詩韵
  61. 光宗皇帝挽詩二首 其一
  62. 光宗皇帝挽詩二首 其二
  63. 贛守張子智重修思賢閣奉趙清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