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二○八五至卷二一五一/全宋詩卷二一一六/李流謙

  1. 青樓行
  2. 紫薇花
  3. 文約既行復作此送之
  4. 送才夫之成都
  5. 白雲先生魯叶殿丞交之父有隠節其居徽考所賜旁爲魏高士守一庵高士上皇所賓禮庵亦賜地也高士亡矣而白雲之後至食不給過之慨然爲賦此篇
  6. 留黄思忠
  7. 壽仲秉侍郎
  8. 文約用韻請別作此留之并柬簽判李丈
  9. 送孫遠仲知錄解官歸洪雅
  10. 林夫體中不佳而能不廢翰墨且蒙以文軸見教其天性所嗜如此敬嘆不已既勿藥作詩賀之
  11. 賀王制置敷學之除
  12. 挽張主簿
  13. 公歸行送王顯謨
  14. 用黎州梅字韻作詩送之
  15. 答何積中
  16. 宋文約有謁於邡江不遂而歸復用韻見貽以此答之
  17. 宋才夫作詩自言作縣之况以冷官爲可樂戲用韻答之
  18. 立春日有感用彥博韻
  19. 晚春有感答才夫上巳之作二首 其一
  20. 晚春有感答才夫上巳之作二首 其二
  21. 宋才夫解官作此送之
  22. 夜飲彥博家歸而作此
  23. 醉時謠
  24. 涵翠亭
  25. 萬安道上逢牧者
  26. 雜言二首 其一
  27. 十八日同少虞才夫子友子西泛舟
  28. 七夕
  29. 喜仲明西歸
  30. 飯客鎮驛見壁間書火池事異甚
  31. 宿永年鎮僧居
  32. 錢元質飲客月巖前小亭酒半月上移席坐巖下四顧林塘景氣清絕眉山程進儒謂予不可無詩因作此
  33. 拜嵩次山塔
  34. 自登道來馬谿作
  35. 游秦園分韻得東字
  36. 安居道中
  37. 同常和仲謁照老和仲有詩次其韻
  38. 東州行上費檢正
  39. 巖桂堂
  40. 歲庚午予過來鳳驛觀壁間碑刻火池事嘗賦詩今歲甲午再過用前韻
  41. 慈雲壁間有楊皓明叔崇寧甲申所題詩和者甚衆
  42. 自拋渡未嘗驚恐次公安舟爲疾風倒吹幾不能返自江行未嘗阻風將次沙市風留三日
  43. 劉蛻唐大中時人文塚在兜率寺予嘗讀孫樵自序其作云大中皇帝嘗有詔褒時之藝能凡三人而樵居其一曰孫樵有揚馬之文蛻既同時不應不在褒詔之列士之顯晦固有定分劉君獨未能忘此乎塚其文予蓋疑其有激也作此弔之
  44. 弔李允成知縣
  45. 飛烏道中
  46. 飛烏與正老相值蓋十月初見之夢兆云
  47. 山口阻風
  48. 放魚
  49. 遂寧登舟
  50. 賦壽康海棠
  51. 峽中重九以菊有黄華分韻得菊字
  52. 枕上聞櫓聲
  53. 晚步江滸有得黿大如箕贖放之鄰叟言此家前數日已嘗得一煮之通夕旦發盎視之黿忽引首以水噴其面茲亦可驚異者作是詩以爲好殺者之戒
  54. 舟著淺
  55. 鄂渚大風
  56. 訪楊少虞得小詩併呈才夫
  57. 舟中夜讀蟠舟詩
  58. 雜言二首 其二
  59. 次德茂湖中韻
  60. 次德茂菱花韻
  61. 登無爲冠鰲亭分韻得山字
  62. 同馮縉雲游無爲以吾獨胡爲在泥滓分韻賦詩得泥字
  63. 遊溫湯
  64. 七月十七日游浮山值夜未快所觀急歸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