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一六八三至卷一七二四/全宋詩卷一六九一/王洋
- 得丁求安書云叠石境于溪心嵲然如江上之磯作二詩戲之 其一
- 得丁求安書云叠石境于溪心嵲然如江上之磯作二詩戲之 其二
- 梅二首 其一
- 梅二首 其二
- 和固道韻問谹父小疾 其一
- 和固道韻問谹父小疾 其二
- 和固道韻問谹父小疾 其三
- 幽園即事四首 其一
- 幽園即事四首 其二
- 幽園即事四首 其三
- 幽園即事四首 其四
- 遣興
- 遷學
- 聞詔下示兒姪
- 焚黄誥
- 徐氏幼婦以花獻几筵婦髙甥也
- 近陋室以斗升釀家婦謂予未飲不以見告昨夜偷兒入室挈二壺去自此室中又復索寞今後酒熟便呼近鄰痛飲遇夜守視庻大家着力也呈諸兄兼簡士修思遠三首 其一
- 近陋室以斗升釀家婦謂予未飲不以見告昨夜偷兒入室挈二壺去自此室中又復索寞今後酒熟便呼近鄰痛飲遇夜守視庻大家着力也呈諸兄兼簡士修思遠三首 其二
- 近陋室以斗升釀家婦謂予未飲不以見告昨夜偷兒入室挈二壺去自此室中又復索寞今後酒熟便呼近鄰痛飲遇夜守視庻大家着力也呈諸兄兼簡士修思遠三首 其三
- 再繼士修三絕 其一
- 再繼士修三絕 其二
- 再繼士修三絕 其三
- 兩小人相凌
- 問訊東霞李師
- 四月二十九日迓伯氏時久渴得雨田父交賀而行客病之戲成二絕 其一
- 四月二十九日迓伯氏時久渴得雨田父交賀而行客病之戲成二絕 其二
- 投宿震澤僧難之翌日戲成以解
- 王亞之見訪知谹父郎中得女戲作 其一
- 王亞之見訪知谹父郎中得女戲作 其二
- 前詩似不盡意别成二小詩 其一
- 前詩似不盡意别成二小詩 其二
- 五老峰
- 遊龜峰
- 建炎八月乘家舟往來龜山
- 予寓家龜溪賦廪郡故事郡將始至及其將行皆一奉謁予非異人也不敢異衆故自壬戌三月至癸亥暮春計裁一年往來三宿何山寺退而自笑復自憐也質明將發縱觀殿藏奥曲覩慧樞二士經營成立之跡私有感焉因賦二絕 其一
- 予寓家龜溪賦廪郡故事郡將始至及其將行皆一奉謁予非異人也不敢異衆故自壬戌三月至癸亥暮春計裁一年往來三宿何山寺退而自笑復自憐也質明將發縱觀殿藏奥曲覩慧樞二士經營成立之跡私有感焉因賦二絕 其二
- 四面山田中獨出二並峰正如假山
- 金山
- 登巖頂謁靖應祠
- 弋陽道中題丫頭巖
- 鄭吏部開山路成二巖對棋於上因成二詩 壽松巖
- 鄭吏部開山路成二巖對棋於上因成二詩 白雲洞
- 正月九日攜兒姪遊寶慶寺
- 過龍居寺偶題寺有新取華嚴方結閣貯之 其一
- 過龍居寺偶題寺有新取華嚴方結閣貯之 其二
- 九月二十日遊桃源寺
- 香爐寺
- 題源師小房源善畫
- 謁龍潭
- 煮泉石
- 題山庵
- 題宓庵壁
- 宿臨江院
- 楚王廟
- 題趙侯廟
- 紫極二仙翁祠
- 廣孝寺
- 題演法觀
- 遊梅竹
- 圓通至樂亭見月戲留
- 題會蠡亭 其一
- 題會蠡亭 其二
- 趙康州徐節孝祠
- 治廳
- 題沈氏小橋
- 再題棲賢橋
- 問花塢
- 故市 其一
- 故市 其二
- 樂平道中朱門當道詩二首 其一
- 樂平道中朱門當道詩二首 其二
- 尋趙安道舊居趙與予爲昭武隔政交承窗前種竹尚存壁間有題字丁寧主僧愛竹因以有感二首 其一
- 尋趙安道舊居趙與予爲昭武隔政交承窗前種竹尚存壁間有題字丁寧主僧愛竹因以有感二首 其二
- 催老泉鑿井
- 何叔遠置酒約遊後山值雨
- 屋初立木過安仁見之約再過不果聊寄二詩以見意 其一
- 屋初立木過安仁見之約再過不果聊寄二詩以見意 其二
- 送龔清太尉上虞
- 陳粹中再約重陽之集既不果赴以詩寄之二首 其一
- 陳粹中再約重陽之集既不果赴以詩寄之二首 其二
- 以詩問谹父病五首 其一
- 以詩問谹父病五首 其二
- 以詩問谹父病五首 其三
- 以詩問谹父病五首 其四
- 以詩問谹父病五首 其五
- 再賦前韻五首 其一
- 再賦前韻五首 其二
- 再賦前韻五首 其三
- 再賦前韻五首 其四
- 再賦前韻五首 其五
- 晁升道將還旴江先以二詩見意 其一
- 晁升道將還旴江先以二詩見意 其二
- 偶同季文刑部訪仲成秘校因韻
- 問訊吉父六首 其一
- 問訊吉父六首 其二
- 問訊吉父六首 其三
- 問訊吉父六首 其四
- 問訊吉父六首 其五
- 問訊吉父六首 其六
- 聞秀實歸自臨安有新作戲以小詩寄之四首 其一
- 聞秀實歸自臨安有新作戲以小詩寄之四首 其二
- 聞秀實歸自臨安有新作戲以小詩寄之四首 其三
- 聞秀實歸自臨安有新作戲以小詩寄之四首 其四
- 和寄錢稷臣二首 其一
- 和寄錢稷臣二首 其二
- 寄徐明叔郎中
- 上谹父郎中二首 其一
- 上谹父郎中二首 其二
- 大明老僧年七十五日誦法華一部
- 閑閑公爲上清宫道士寫經幷以所養鵝群付之諸公有詩某亦同作
- 憶送雙鵝懷玉作長生鵝
- 别雙鵝
- 贈筆工周宣
- 吳使君
- 化僧求詩往宣城
- 僧求詩往平江
- 送鄉僧證緣歸山陽
- 贈廨院主僧
- 下雲居至瑤田戲贈圓老
- 戲伸監院伸宣力甚勤圓老有傳衣之意
- 贈宣上人二首 其一
- 贈宣上人二首 其二
- 贈棲賢僧二首 其一
- 贈棲賢僧二首 其二
- 老僧年八十五誦經度僧今五十八年一室翛然日誦法華數過因題壁間
- 酬伯氏再用前韻
- 和賦秋聲
- 次韻曾吉父食酥二首 其一
- 次韻曾吉父食酥二首 其二
- 和曾吉父以詩謝鄭顧道送酒二首 其一
- 和曾吉父以詩謝鄭顧道送酒二首 其二
- 和曾吉父求梅于谹父二章 其一
- 和曾吉父求梅于谹父二章 其二
- 和吉父韻謝谹父煮菜二首 其一
- 和吉父韻謝谹父煮菜二首 其二
- 次曾谹父韻二首 其一
- 次曾谹父韻二首 其二
- 和曾谹父庚伏書懷六首 其一
- 和曾谹父庚伏書懷六首 其二
- 和曾谹父庚伏書懷六首 其三
- 和曾谹父庚伏書懷六首 其四
- 和曾谹父庚伏書懷六首 其五
- 和曾谹父庚伏書懷六首 其六
- 和谹父樓字
- 和曾谹父約八月十六日看月
- 以酒餉谹父蒙以絕句爲謝因次韻幷叙送行之意時欲往吳中二首 其一
- 以酒餉谹父蒙以絕句爲謝因次韻幷叙送行之意時欲往吳中二首 其二
- 和谹父分洞庭柑
- 秀實監丞復寄二篇譏商彦不至亦微見及因次韻酬謝
- 秀實寄兩絕來招嘉彦嘉彦未回輙次韻 其一
- 秀實寄兩絕來招嘉彦嘉彦未回輙次韻 其二
- 和張直可投詩十首 其一
- 和張直可投詩十首 其二
- 和張直可投詩十首 其三
- 和張直可投詩十首 其四
- 和張直可投詩十首 其五
- 和張直可投詩十首 其六
- 和張直可投詩十首 其七
- 和張直可投詩十首 其八
- 和張直可投詩十首 其九
- 和張直可投詩十首 其一○
- 戲和虞卿
- 和張平甫韻
- 和卓季萬寄示五絕宋德操爲唱 其一
- 和卓季萬寄示五絕宋德操爲唱 其二
- 和卓季萬寄示五絕宋德操爲唱 其三
- 和卓季萬寄示五絕宋德操爲唱 其四
- 和卓季萬寄示五絕宋德操爲唱 其五
- 和子楚二首 其一
- 和子楚二首 其二
- 和張文彦所寄二絕 其一
- 和張文彦所寄二絕 其二
- 和曾吉父酬鄭顧道韻
- 和王仲髙遺丁求安二詩 其一
- 和王仲髙遺丁求安二詩 其二
- 裴子再寄詩酬之
- 次鄭丈韻又一小詩代簡 其一
- 次鄭丈韻又一小詩代簡 其二
- 徐思遠招客
- 徐思遠趙大猷寄梅以詩謝之次韻 和思遠
- 徐思遠趙大猷寄梅以詩謝之次韻 和大猷
- 以假鱟豆豉送鄭顧道
- 以豆豉送谹父
- 以紙衾寄叔飛代簡
- 苦寒得酒二首 其一
- 苦寒得酒二首 其二
- 雨中以一壺酒送汪養真秀才
- 以芋易酒于應求
- 以麵換祖孝酒
- 幷寄季文以酒
- 再用前韻酬明叔寄梅幷酒
- 梅
- 自縣圃得梅花因成五絕 其一
- 自縣圃得梅花因成五絕 其二
- 自縣圃得梅花因成五絕 其三
- 自縣圃得梅花因成五絕 其四
- 自縣圃得梅花因成五絕 其五
- 以前韻再繼五絕 其一
- 以前韻再繼五絕 其二
- 以前韻再繼五絕 其三
- 以前韻再繼五絕 其四
- 以前韻再繼五絕 其五
- 和向監廟紅梅 其一
- 和向監廟紅梅 其二
- 和向監廟紅梅 其三
- 再賦紅梅
- 鄭顧道惠臘梅二首 其一
- 鄭顧道惠臘梅二首 其二
- 和賦千葉桃花二首 其一
- 和賦千葉桃花二首 其二
- 鄰僧送桃花
- 攜稚幼看桃花
- 賞瑞香催海棠五首 其一
- 賞瑞香催海棠五首 其二
- 賞瑞香催海棠五首 其三
- 賞瑞香催海棠五首 其四
- 賞瑞香催海棠五首 其五
- 和吉父賦海棠三首 其一
- 和吉父賦海棠三首 其二
- 和吉父賦海棠三首 其三
- 題范子濟雙頭芍藥二首 其一
- 題范子濟雙頭芍藥二首 其二
- 紅蓮
- 題前寺中洲茶
- 鄰園花成欲具旬會病未果二首 其一
- 鄰園花成欲具旬會病未果二首 其二
- 明日沈幹送花二枝續一章
- 問松
- 逢伯氏舊鶴代賦
- 琵琶洲
- 熙臺
- 瓊花
- 觀中芙蓉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