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一三五九至卷一四○六/全宋詩卷一三六八/葛勝仲

  1. 讀史八首 王嘉
  2. 讀史八首 馬融
  3. 讀史八首 陳蕃
  4. 讀史八首 鄧伯道
  5. 讀史八首 法真
  6. 讀史八首 王戎
  7. 讀史八首 沈約
  8. 讀史八首 王維
  9. 泮水
  10. 廟宅
  11. 靈光故基
  12. 望嶽亭
  13. 壽慶二丘
  14. 省習堂偶題
  15. 蒙文中縣丞以詩送苦笋走筆六首爲謝 其一
  16. 蒙文中縣丞以詩送苦笋走筆六首爲謝 其二
  17. 蒙文中縣丞以詩送苦笋走筆六首爲謝 其三
  18. 蒙文中縣丞以詩送苦笋走筆六首爲謝 其四
  19. 蒙文中縣丞以詩送苦笋走筆六首爲謝 其五
  20. 蒙文中縣丞以詩送苦笋走筆六首爲謝 其六
  21. 四月八日蒙文中餉黑飯作詩二首紀謝 其一
  22. 四月八日蒙文中餉黑飯作詩二首紀謝 其二
  23. 比作黑飯新茶二首未蒙文中縣丞寵和走筆再賦以助一笑 其一
  24. 比作黑飯新茶二首未蒙文中縣丞寵和走筆再賦以助一笑 其二
  25. 次韻張仲宗絕糧五絕 其一
  26. 次韻張仲宗絕糧五絕 其二
  27. 次韻張仲宗絕糧五絕 其三
  28. 次韻張仲宗絕糧五絕 其四
  29. 次韻張仲宗絕糧五絕 其五
  30. 從仁叔求楷笏四首 其一
  31. 從仁叔求楷笏四首 其二
  32. 從仁叔求楷笏四首 其三
  33. 從仁叔求楷笏四首 其四
  34. 陪亞仲遊習家池不攜妓偶作二首 其一
  35. 陪亞仲遊習家池不攜妓偶作二首 其二
  36. 少藴內翰示和朱氏新治澗泉之什依韻和兩絕 其一
  37. 少藴內翰示和朱氏新治澗泉之什依韻和兩絕 其二
  38. 次韻叔才見貽二首 其一
  39. 次韻叔才見貽二首 其二
  40. 尋山
  41. 山臺
  42. 鳳凰山泉石勝絕去城無幾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與文中良器二士訪尋得瓌奇卓絕之觀於荆棘草莽間相顧大笑因崇基趾築亭榭疏泉甃池爲登臨嘯詠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歸夜作小詩十首 其一
  43. 鳳凰山泉石勝絕去城無幾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與文中良器二士訪尋得瓌奇卓絕之觀於荆棘草莽間相顧大笑因崇基趾築亭榭疏泉甃池爲登臨嘯詠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歸夜作小詩十首 其二
  44. 鳳凰山泉石勝絕去城無幾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與文中良器二士訪尋得瓌奇卓絕之觀於荆棘草莽間相顧大笑因崇基趾築亭榭疏泉甃池爲登臨嘯詠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歸夜作小詩十首 其三
  45. 鳳凰山泉石勝絕去城無幾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與文中良器二士訪尋得瓌奇卓絕之觀於荆棘草莽間相顧大笑因崇基趾築亭榭疏泉甃池爲登臨嘯詠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歸夜作小詩十首 其四
  46. 鳳凰山泉石勝絕去城無幾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與文中良器二士訪尋得瓌奇卓絕之觀於荆棘草莽間相顧大笑因崇基趾築亭榭疏泉甃池爲登臨嘯詠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歸夜作小詩十首 其五
  47. 鳳凰山泉石勝絕去城無幾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與文中良器二士訪尋得瓌奇卓絕之觀於荆棘草莽間相顧大笑因崇基趾築亭榭疏泉甃池爲登臨嘯詠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歸夜作小詩十首 其六
  48. 鳳凰山泉石勝絕去城無幾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與文中良器二士訪尋得瓌奇卓絕之觀於荆棘草莽間相顧大笑因崇基趾築亭榭疏泉甃池爲登臨嘯詠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歸夜作小詩十首 其七
  49. 鳳凰山泉石勝絕去城無幾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與文中良器二士訪尋得瓌奇卓絕之觀於荆棘草莽間相顧大笑因崇基趾築亭榭疏泉甃池爲登臨嘯詠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歸夜作小詩十首 其八
  50. 鳳凰山泉石勝絕去城無幾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與文中良器二士訪尋得瓌奇卓絕之觀於荆棘草莽間相顧大笑因崇基趾築亭榭疏泉甃池爲登臨嘯詠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歸夜作小詩十首 其九
  51. 鳳凰山泉石勝絕去城無幾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與文中良器二士訪尋得瓌奇卓絕之觀於荆棘草莽間相顧大笑因崇基趾築亭榭疏泉甃池爲登臨嘯詠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歸夜作小詩十首 其一○
  52. 再賦十絕 其一
  53. 再賦十絕 其二
  54. 再賦十絕 其三
  55. 再賦十絕 其四
  56. 再賦十絕 其五
  57. 再賦十絕 其六
  58. 再賦十絕 其七
  59. 再賦十絕 其八
  60. 再賦十絕 其九
  61. 再賦十絕 其一○
  62. 走筆再和鳯凰山十韻酬良器解元兼呈文中宣德 其一
  63. 走筆再和鳯凰山十韻酬良器解元兼呈文中宣德 其二
  64. 走筆再和鳯凰山十韻酬良器解元兼呈文中宣德 其三
  65. 走筆再和鳯凰山十韻酬良器解元兼呈文中宣德 其四
  66. 走筆再和鳯凰山十韻酬良器解元兼呈文中宣德 其五
  67. 走筆再和鳯凰山十韻酬良器解元兼呈文中宣德 其六
  68. 走筆再和鳯凰山十韻酬良器解元兼呈文中宣德 其七
  69. 走筆再和鳯凰山十韻酬良器解元兼呈文中宣德 其八
  70. 走筆再和鳯凰山十韻酬良器解元兼呈文中宣德 其九
  71. 走筆再和鳯凰山十韻酬良器解元兼呈文中宣德 其一○
  72. 送靈浩赴江州般若之請三首 其一
  73. 送靈浩赴江州般若之請三首 其二
  74. 送靈浩赴江州般若之請三首 其三
  75. 贈僧知先
  76. 庵僧善能求詩贈二絕句 其一
  77. 庵僧善能求詩贈二絕句 其二
  78. 靈山紀遊
  79. 寄次顔叔時爲蘇州庾官
  80. 題龍興寺顔魯公祠二首 其一
  81. 題龍興寺顔魯公祠二首 其二
  82. 友卿病起二絕句 其一
  83. 友卿病起二絕句 其二
  84. 遊徑山藴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一
  85. 遊徑山藴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二
  86. 遊徑山藴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三
  87. 遊徑山藴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四
  88. 遊徑山藴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五
  89. 遊徑山藴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六
  90. 遊徑山藴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七
  91. 遊徑山藴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八
  92. 遊徑山藴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九
  93. 遊徑山藴常上人字無可以山中秋日十詩求和因次韻 其一○
  94. 次韻劉無言山中五絕句敢請諸僚和之 其一
  95. 次韻劉無言山中五絕句敢請諸僚和之 其二
  96. 次韻劉無言山中五絕句敢請諸僚和之 其三
  97. 次韻劉無言山中五絕句敢請諸僚和之 其四
  98. 次韻劉無言山中五絕句敢請諸僚和之 其五
  99. 遊真意亭得二絕句示良器 其一
  100. 遊真意亭得二絕句示良器 其二
  101. 嘲淵明
  102. 中庭雙柏
  103. 約特進河東相公元樞河南相公遊菁山觀梅用前韻重賦五絕 其一
  104. 約特進河東相公元樞河南相公遊菁山觀梅用前韻重賦五絕 其二
  105. 約特進河東相公元樞河南相公遊菁山觀梅用前韻重賦五絕 其三
  106. 約特進河東相公元樞河南相公遊菁山觀梅用前韻重賦五絕 其四
  107. 約特進河東相公元樞河南相公遊菁山觀梅用前韻重賦五絕 其五
  108. 以梅花餉富季申樞密有詩三首謝次其韻 其一
  109. 以梅花餉富季申樞密有詩三首謝次其韻 其二
  110. 以梅花餉富季申樞密有詩三首謝次其韻 其三
  111. 次韻胡汝明梅花下小飲三首 其一
  112. 次韻胡汝明梅花下小飲三首 其二
  113. 次韻胡汝明梅花下小飲三首 其三
  114. 汝明以詩謝餉菊次韻二首 其一
  115. 汝明以詩謝餉菊次韻二首 其二
  116. 二聖圖書
  117. 夢良以書獻吉夢戲作二絕 其一
  118. 夢良以書獻吉夢戲作二絕 其二
  119. 書懷二首 其一
  120. 書懷二首 其二
  121. 雪意
  122. 雪中有懷舊遊次友人韻
  123. 陪樞密富公遊霅川即事呈三首 其一
  124. 陪樞密富公遊霅川即事呈三首 其二
  125. 陪樞密富公遊霅川即事呈三首 其三
  126. 疊前韻三首 其一
  127. 疊前韻三首 其二
  128. 疊前韻三首 其三
  129. 埇橋道中
  130. 七夕
  131. 次韻德升七夕二首 其一
  132. 次韻德升七夕二首 其二
  133. 次韻德升頤軒詩五首 其一
  134. 次韻德升頤軒詩五首 其二
  135. 次韻德升頤軒詩五首 其三
  136. 次韻德升頤軒詩五首 其四
  137. 次韻德升頤軒詩五首 其五
  138. 次韻德升惠新茶 其一
  139. 次韻德升惠新茶 其二
  140. 新茶
  141. 烹茶
  142. 鰣魚
  143. 烹笋
  144. 友人惠芍藥并青梅一枝偶成三絕 其一
  145. 友人惠芍藥并青梅一枝偶成三絕 其二
  146. 友人惠芍藥并青梅一枝偶成三絕 其三
  147. 以糟水灌芍葯戲題 其一
  148. 以糟水灌芍葯戲題 其二
  149. 山谷以寒巖子詩十二首作藁書詞筆俱絕裴繼之出示求跋因題絕句
  150. 跋子猷訪戴圖
  151. 跋陶淵明歸去來圖
  152. 吳道子畫鬼
  153. 跋李伯時畫李元通隨虎圖三首 其一
  154. 跋李伯時畫李元通隨虎圖三首 其二
  155. 跋李伯時畫李元通隨虎圖三首 其三
  156. 跋黄魯直畫
  157. 畫竹二首 其一
  158. 畫竹二首 其二
  159. 白樂天 其一
  160. 白樂天 其二
  161. 大安門詩
  162. 王坦之
  163. 近蒙明堂使局賜酒元巳日與諸僚會飲城東王君儀先生辟穀獨不敢召以二尊爲壽
  164. 君儀見和復別爲一首因各次韻
  165. 君儀再和復次韻答之
  166. 詩一首
  167. 伏日不預諸僚飲會
  168. 伯氏少卿侍建安文安二王講席于資善堂夜被旨錫紫章服輒成長句紀慶
  169. 句 其一
  170. 句 其二
  171. 句 其三
  172. 句 其四
  173. 句 其五
  174. 句 其六
  175. 定光禪院
  176. 道成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