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一三一七至卷一三五八/全宋詩卷一三五一/蘇過

  1. 正月二十四日侍親遊羅浮道院棲禪山寺
  2. 人參
  3. 枸杞
  4. 次韻叔父俗罷
  5. 次陶淵明正月五日游斜川韻
  6. 五色雀和大人韻
  7. 冬夜懷諸兄弟
  8. 次韻大人與藤守游東山
  9. 將至五羊先寄伯達仲豫二兄
  10. 題劉均國所藏燕公山水圖
  11. 顔樂堂
  12. 與范箕叟避暑西湖
  13. 和叔父移居東齋
  14. 送張倅彥政赴闕
  15. 郡守禱雨獲應
  16. 再和
  17. 陪郡守遊西湖泛舟曲水分韻得會字
  18. 同趙伯充遊曲水趙氏莊分韻得抱字
  19. 次韻岑彥高史強本春日書懷二首 其一
  20. 次韻岑彥高史強本春日書懷二首 其二
  21. 寄題撫松堂
  22. 寄題北海文舉堂
  23. 和王仲弓雪中懷友之什 其一
  24. 和王仲弓雪中懷友之什 其二
  25. 次韻少藴移竹於賈文元園二首 其一
  26. 次韻少藴移竹於賈文元園二首 其二
  27. 送在庭姪頷漕歸蜀
  28. 和毋仲山雨後 其一
  29. 和毋仲山雨後 其二
  30. 和毋仲山雨後 其三
  31. 和毋仲山雨後 其四
  32. 和毋仲山雨後 其五
  33. 和范信中雪詩二首 其一
  34. 和范信中雪詩二首 其二
  35. 葉守奉詔祠神霄二首 其二
  36. 北山雜詩十首 其一
  37. 北山雜詩十首 其五
  38. 北山雜詩十首 其七
  39. 小雪
  40. 湖陰有隱君子作軒曰獨樂鄉人常希古爲賦詩屬予同作寄之
  41. 送梁與可赴中山倉門
  42. 葉守奉詔祠神霄二首 其一
  43. 北山雜詩十首 其二
  44. 北山雜詩十首 其三
  45. 北山雜詩十首 其四
  46. 北山雜詩十首 其六
  47. 北山雜詩十首 其八
  48. 北山雜詩十首 其九
  49. 北山雜詩十首 其一○
  50. 餞任況之
  51. 三月十九日同仲豫兄長率崔遐紹趙漢英游朱園放魚
  52. 歲暮見懷 其一
  53. 歲暮見懷 其二
  54. 次韻孫海見贈 其一
  55. 次韻孫海見贈 其二
  56. 次韻孫海見贈 其三
  57. 次韻孫海見贈 其四
  58. 次韻孫海見贈 其五
  59. 次韻孫海見贈 其六
  60. 次韻孫海見贈 其七
  61. 次韻孫海見贈 其八
  62. 次韻孫海見贈 其九
  63. 次韻孫海見贈 其一○
  64. 次韻任況之
  65. 次韻王仲弓贈史得之
  66. 次韻趙承之數詩
  67. 賦鼠鬚筆
  68. 和叔寬田園六首 其一
  69. 和叔寬田園六首 其五
  70. 和叔寬田園六首 其六
  71. 送伯達兄赴嘉禾
  72. 和呂居仁宿盤溪
  73. 駕李行父遷居盤溪
  74. 次韻信中郎官庵
  75. 僕以事至洛言還過龍門少留一宿自藥寮度廣化潛溪入寶應翼日過水東謁白傅祠游皇龕看經兩寺登八節尤愛之復至奉先作此詩以示同行僧超暉
  76. 予寓洛陽寶壇有僧悟超類有道者與語論事能援古證今蓋未祝髪時讀孔氏之史書涉獵大義爲浮屠猶不廢今老矣不復讀也形骸枯槁真能遺世故而玩死生者送予至龍門陪予游東西兩山作此詩別之
  77. 次韻范信中
  78. 次韻趙承之留別
  79. 小斜川
  80. 子莊約況之遊西溪不至任有詩次其韻
  81. 寄題岑彥明猗蘭軒詩
  82. 和趙承之竹隱軒詩
  83. 寄題任況之樗翁軒詩
  84. 和叔寬田園六首 其二
  85. 和叔寬田園六首 其三
  86. 和叔寬田園六首 其四
  87. 張幾仲被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詩爲韻作詩十篇既還孫志康亦取其韻追送過方官並門因幾仲之來遂得諸公相遇今幕府例罷不能無離索之意故亦用此韻見意 其一
  88. 張幾仲被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詩爲韻作詩十篇既還孫志康亦取其韻追送過方官並門因幾仲之來遂得諸公相遇今幕府例罷不能無離索之意故亦用此韻見意 其二
  89. 張幾仲被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詩爲韻作詩十篇既還孫志康亦取其韻追送過方官並門因幾仲之來遂得諸公相遇今幕府例罷不能無離索之意故亦用此韻見意 其三
  90. 張幾仲被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詩爲韻作詩十篇既還孫志康亦取其韻追送過方官並門因幾仲之來遂得諸公相遇今幕府例罷不能無離索之意故亦用此韻見意 其四
  91. 張幾仲被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詩爲韻作詩十篇既還孫志康亦取其韻追送過方官並門因幾仲之來遂得諸公相遇今幕府例罷不能無離索之意故亦用此韻見意 其五
  92. 張幾仲被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詩爲韻作詩十篇既還孫志康亦取其韻追送過方官並門因幾仲之來遂得諸公相遇今幕府例罷不能無離索之意故亦用此韻見意 其六
  93. 張幾仲被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詩爲韻作詩十篇既還孫志康亦取其韻追送過方官並門因幾仲之來遂得諸公相遇今幕府例罷不能無離索之意故亦用此韻見意 其七
  94. 張幾仲被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詩爲韻作詩十篇既還孫志康亦取其韻追送過方官並門因幾仲之來遂得諸公相遇今幕府例罷不能無離索之意故亦用此韻見意 其八
  95. 張幾仲被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詩爲韻作詩十篇既還孫志康亦取其韻追送過方官並門因幾仲之來遂得諸公相遇今幕府例罷不能無離索之意故亦用此韻見意 其九
  96. 張幾仲被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詩爲韻作詩十篇既還孫志康亦取其韻追送過方官並門因幾仲之來遂得諸公相遇今幕府例罷不能無離索之意故亦用此韻見意 其一○
  97. 送趙承之官滿還朝
  98. 送王晉之還朝
  99. 聞潮陽吳子野出家
  100. 用韋蘇州寄全椒道士韻贈羅浮道士三首 其一
  101. 用韋蘇州寄全椒道士韻贈羅浮道士三首 其二
  102. 用韋蘇州寄全椒道士韻贈羅浮道士三首 其三
  103. 次韻和韓君表讀淵明餽曾存之酒唱酬之什
  104. 送趙儀之丞汝陰
  105. 送葉藴歸縉雲
  106. 送八弟赴官汝南
  107. 登峻極頂
  108. 渡泉嶠出諸山之頂
  109. 叔父生日 其一
  110. 叔父生日 其二
  111. 贈詩僧從信
  112. 訪江令德脩置酒泛舟
  113. 次韻曲水泛舟四首 其一
  114. 次韻曲水泛舟四首 其二
  115. 叔父生日 其三
  116. 叔父生日 其四
  117. 送鄉僧世鵬遊嵩少
  118. 次韻曲水泛舟四首 其三
  119. 次韻曲水泛舟四首 其四
  120. 訟風伯
  121. 雨後見月
  122. 次韻大人五更山吐月 其一
  123. 次韻大人五更山吐月 其二
  124. 次韻大人五更山吐月 其三
  125. 次韻大人五更山吐月 其四
  126. 次韻大人五更山吐月 其五
  127. 贈王子直
  128. 和叔寬贈李方叔
  129. 用伯充韻贈孫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