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一二六七至卷一三一六/全宋詩卷一三○九/趙鼎臣

  1. 喜晴
  2. 讀史戲作
  3. 即事
  4. 楊時可作十詩以寄河間詩之所及非吾僚則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贈我者復贈時可作還字韵 其一
  5. 楊時可作十詩以寄河間詩之所及非吾僚則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贈我者復贈時可作還字韵 其二
  6. 昔我往矣思君子也高陽之從事過瀛之野作河廣詩而匿其名使者唐侯獨見而知之故賦是詩
  7. 宣和四年五月辛亥詔以神宗皇帝所書鼎說十二字藏於延英閣臣鼎臣賦詩以紀其事
  8. 余少時嘗種竹於所居之南號竹隠今二十年矣而隠之志蓋未遂也孫志康善篆嘗欲得竹隠二字題其上因敘所以爲詩以乞之且呈好事諸君子各乞一詩以爲舊隠光華
  9. 次韵滕子濟禮部考古圖
  10. 楊時可作十詩以寄河間詩之所及非吾僚則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贈我者復贈時可作還字韵 其三
  11. 楊時可作十詩以寄河間詩之所及非吾僚則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贈我者復贈時可作還字韵 其四
  12. 楊時可作十詩以寄河間詩之所及非吾僚則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贈我者復贈時可作還字韵 其五
  13. 楊時可作十詩以寄河間詩之所及非吾僚則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贈我者復贈時可作還字韵 其六
  14. 楊時可作十詩以寄河間詩之所及非吾僚則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贈我者復贈時可作還字韵 其七
  15. 楊時可作十詩以寄河間詩之所及非吾僚則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贈我者復贈時可作還字韵 其八
  16. 楊時可作十詩以寄河間詩之所及非吾僚則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贈我者復贈時可作還字韵 其九
  17. 楊時可作十詩以寄河間詩之所及非吾僚則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贈我者復贈時可作還字韵 其一○
  18. 次韵志康病起
  19. 病目無聊因遊慈雲寺作詩呈諸友
  20. 次韵杜公美贈張永錫
  21. 次韵陳修仲題會稽宋尉澄暉亭
  22. 李漢老見過不及見以詩謝之
  23. 郡僚出塘濼唱和詩次其韵
  24. 秉之兄受代還京師余送行次甘陵雨三晝夜不止十二日乃雪平地幾尺木壓而折者十三四十五日既別秉之於南郭賦其事以寄王履道王時在大名
  25. 送李侗誘中將漕江東
  26. 送唐通叟東南鑄錢通叟嘗攝度支員外郎職事與之同舍累月
  27. 次韵李蕭遠送葉少協赴官陳州
  28. 猶子奕赴官中山奇作詩送之因次其韵
  29. 猶子奇從江浙經置陳伯亨之辟八月十日登舟餞之於郊外作是詩以送之
  30. 送林德祖致政歸吳中
  31. 崔德符作湖園詩以寄邢子强次韵
  32. 乙未寒食前一日陪姚季一吳和甫登崇德寺閣賦詩以駕言出游以寫我憂爲韵分得我出二字 其一
  33. 乙未寒食前一日陪姚季一吳和甫登崇德寺閣賦詩以駕言出游以寫我憂爲韵分得我出二字 其二
  34. 五月十八日陪同舍諸友遊慈雲寺
  35. 八月二十日晚凉可喜秋思浩然乘興獨遊至崇寧寺謁須上人表以次元聞而造焉既歸而作是詩
  36. 夜行見懷
  37. 余以雙雞餉彭子發初不知其皆雌也既而易之其謬如前子發有詩因次其韵
  38. 次韵李祖武道中見寄
  39. 二十日發都門二十三日次潁昌過故府張幾仲舊居
  40. 發潁昌留別韓次律蘇叔黨
  41. 九月八日曉起絕糧舟中讀書
  42. 贈翟二淳老
  43. 方時敏以茶餉李蕭遠因作詩止茶其弟元若允迪聞之謂茶不可止和其詩復以茶二餠寄其兄三子皆余所善也時敏既止茶不當復受允迪之餉而蕭遠巍然亦不得以獨饗也故次其韵以請二子
  44. 既和時敏止茶詩矣而允迪所餉猶未及請再次韵求之
  45. 允迪和詩吝茶弗出而約以棋取之再次韵
  46. 中秋夜楊時可與狄端叔載酒見過月下聯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