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頁

全宋詩

卷七二五至卷七八一/全宋詩卷七二八/韋驤

  1. 又和
  2. 送李尉解任歸廬陵
  3. 攝戶糾二曹事因自戲
  4. 賈尉見迫給廪因以詩戲
  5. 送浦大會甫赴榆次
  6. 和聶充甫水南見寄
  7. 和酬聶充甫新寄
  8. 賈慶甫示山中梅詩因繼成
  9. 答魯虞部見寄
  10. 又答惠詩并新鱔
  11. 獨登臨清閣
  12. 得董都官書因爲寄四首 其一
  13. 得董都官書因爲寄四首 其二
  14. 得董都官書因爲寄四首 其三
  15. 得董都官書因爲寄四首 其四
  16. 椶花
  17. 和太守臨清閣一首
  18. 榴花
  19. 乾元節口號
  20. 觀棋
  21. 剪金花一首和陶掾
  22. 枇杷
  23. 和陶掾同登曉亭
  24. 慶甫借棋子
  25. 和賈尉女真花
  26. 昨暮會飲慶甫署觀女真花因求一二諾以厥明至期不至遂戲成一首
  27. 謝太守惠家園瓜
  28. 蕭灑參軍宇六首 其一
  29. 蕭灑參軍宇六首 其二
  30. 蕭灑參軍宇六首 其三
  31. 蕭灑參軍宇六首 其四
  32. 蕭灑參軍宇六首 其五
  33. 蕭灑參軍宇六首 其六
  34. 八月泛江送客
  35. 送浦倅之闕
  36. 酷暑初夜
  37. 十月
  38. 和吳常甫移石
  39. 再和
  40. 殘春 其一
  41. 殘春 其二
  42. 塞上
  43. 初上汴舟思歸
  44. 小飲樓上作
  45. 舟晚行
  46. 汴上榆柳
  47. 歸興
  48. 初入淮上
  49. 自守
  50. 驤每惡晏起強酒二癖因作詩自警
  51. 感夢
  52. 将赴富川
  53. 駐軒亭
  54. 過桐廬縣
  55. 過七里瀧
  56. 和紅蕉
  57. 和公餘言懷
  58. 和訪古
  59. 五月到官七月八日始併得家問二
  60. 紅文莧
  61. 和董公肅十日菊二首 其一
  62. 和董公肅十日菊二首 其二
  63. 和苦吟二首 其一
  64. 和苦吟二首 其二
  65. 廳前叢竹
  66. 八月十四日夜月
  67. 十五夜
  68. 十六夜
  69. 詠螢
  70. 詠水
  71. 詠竹
  72. 殘燈
  73. 謝董都官見寄
  74. 再貺詩復以前韻答之
  75. 詠草
  76. 聞新雁
  77. 仙掌峰
  78. 翦刀
  79. 秋懷
  80. 汴河
  81. 黄河
  82. 和聶充甫晨霜
  83. 東庵院
  84. 次韻和聶充甫冬曉初起
  85. 習曹何君屢有引年之語而未暇請今兹官滿解去驤作詩言其榮以壯其志惟僚友不異幸同辭以助之
  86. 司馬南樓納凉
  87. 賈中甫送慶甫弟來尉永興久之告歸僕多其來而重其去乃爲詩以送之
  88. 賈慶甫以局事乘小船犯風波感其危而爲詩且以相示僕亦於舟字韻和呈其卒章蓋言有俟以慰賢勞之嘆也
  89. 公閒念詩社之廢寄陶賈二同僚一首
  90. 雨後
  91. 見省符知有代官一首
  92. 和陶掾見寄
  93. 待拒霜開一首
  94. 陶掾書齋小飲
  95. 秋日即事呈同僚
  96. 宣赦回馬上口占
  97. 十月暮登延壽閣
  98. 曉坐
  99. 夜射通叔虞曹圃
  100. 辨詐
  101. 田叔
  102. 感事
  103. 和魯成之兄弟見謝
  104. 迎親來畢幼妹之嫁久雨稽阻思望而作一首
  105. 董公肅都官被命倅南海以當分符之寄南歸道中貺書因以詩爲寄一首
  106. 答魯成之兄弟以詩惠牡丹
  107. 聞詔寄魯成之兄弟
  108. 代官未至泊舟頒條門獨宿署中
  109. 南湖晚霽
  110. 過白公堂
  111. 庾樓
  112. 狄公祠
  113. 陶令祠
  114. 舍綺霞閣五首呈石丈職方 綺霞閣
  115. 舍綺霞閣五首呈石丈職方 水中亭
  116. 舍綺霞閣五首呈石丈職方 枯荷
  117. 舍綺霞閣五首呈石丈職方 蕉逕
  118. 舍綺霞閣五首呈石丈職方 小山
  119. 和石丈職方長春花
  120. 待令移寓趙氏園亭
  121. 賀簡夫石丈罷令先期請老
  122. 遣興一絕
  123. 得陳安道書知移邑名次
  124. 初睡
  125. 憶富川四首 其一
  126. 憶富川四首 其二
  127. 憶富川四首 其三
  128. 憶富川四首 其四
  129. 陪胡公弈棋
  130. 清明
  131. 阻雨
  132. 病目未愈
  133. 即事
  134. 杜鵑
  135. 周生哀辭
  136. 致政胡郎中生日
  137. 和簡夫遊南巖
  138. 又和見招鼓山遊
  139. 又和閒居
  140. 和撲滿
  141. 送處道丈之台任民掾
  142. 簡夫丈昔遺老杜别集而驤以外集當之久而亡去近承多本因以詩請
  143. 贈項子後處士
  144. 去年今日
  145. 憶江上
  146. 千佛巖讀書寄內
  147. 石夫人挽辭
  148. 石經老挽辭
  149. 詠唐史 李衛公
  150. 詠唐史 李英公
  151. 詠唐史 尹思正
  152. 詠唐史 李朝隱
  153. 詠唐史 張中令
  154. 詠唐史 李適之
  155. 詠唐史 二閻
  156. 詠唐史 蘇世長
  157. 詠唐史 劉知幾
  158. 詠唐史 盧懷慎
  159. 詠唐史 李林甫
  160. 詠唐史 楊國忠
  161. 詠唐史 王珪
  162. 詠唐史 戴胄
  163. 詠唐史 戴至德
  164. 詠唐史 魏鄭公
  165. 詠唐史 虞世南
  166. 詠唐史 韋見素
  167. 詠唐史 契苾何力
  168. 詠唐史 李光弼
  169. 詠唐史 鄧景山
  170. 詠唐史 韋堅
  171. 詠唐史 房琯
  172. 詠唐史 崔蕘
  173. 詠唐史 楊綰
  174. 詠唐史 郭子儀
  175. 詠唐史 蕭復
  176. 詠唐史 柳渾
  177. 詠唐史 李揆
  178. 憶雙栟櫚
  179. 送劉誠夫江陰獄掾
  180. 石龜
  181. 縣齋即事
  182. 喜德甫彦文至
  183. 雨池荷花
  184. 金華按覆回止普净
  185. 登樓
  186. 離邑之衢按獄
  187. 野塘白蓮
  188. 石龍
  189. 還邑遇雨
  190. 聞國哀
  191. 縣圃刈禾
  192. 答吕秀才
  193. 答顔長道見寄
  194. 同邑簿檢視堤柳乘興游保壽僧舍
  195. 過紫霄宫
  196. 遊壽山
  197. 下山復題二首 其一
  198. 下山復題二首 其二
  199. 望方巖
  200. 宿靈巖 其一
  201. 宿靈巖 其二
  202. 自靈巖回途中寄顔令
  203. 冒雨遊石室
  204. 雞人峰
  205. 雨止
  206. 曉霽歸邑